
肮脏;污浊。《汉书·万石卫直周张传赞》:“至 石建 之澣衣, 周仁 为垢污,君子讥之。” 三国 魏 阮籍 《东平赋》:“ 叔氏 婚族,实在其湄,背险向水,垢污多私。”《京本通俗小说·拗相公》:“﹝太守﹞见 安石 头面垢污,知未盥漱,疑其夜饮,劝以勤学。” 明 方孝孺 《题杨先生墓铭后》:“而 白鹿子 独能操志篤行,不湼乎世之垢污。” 鲁迅 《书信集·致许寿裳》:“进而一观,则见 太炎先生 手写影印之《文始》四本,黯淡垢污,在无聊之群书中。”
垢污是汉语复合词,指附着在物体表面的脏物或污渍,既可指具体的物质残留,也可引申为道德、名誉上的污点。以下是详细解析:
物质残留
指身体、衣物或器物上积聚的污秽物,如汗渍、油垢等。例如《说文解字》释“垢”为“浊也”,强调其不洁属性;《礼记·内则》载“冠垢请漱”,反映古人清洁习惯。
来源:《说文解字注》《礼记正义》
道德污点
引申为品行瑕疵或名誉损害。《楚辞·离骚》以“忍尤而攘垢”喻忍辱负重;《史记》中“蒙垢辱”指蒙受耻辱,体现抽象化用法。
来源:《楚辞补注》《史记三家注》
二字合成后,“垢污”兼具名词性(污物)与动词性(玷污),但现代汉语多作名词使用。
来源:《说文解字》《汉字源流字典》
词汇 | 侧重含义 | 用例 |
---|---|---|
垢污 | 长期积累的顽固污渍 | 灶台积满油垢污 |
污垢 | 同“垢污”,更口语化 | 清洗衣物污垢 |
污渍 | 局部附着的新鲜脏痕 | 衬衫染上墨水污渍 |
古代文献常以“垢污”象征德行瑕疵。《汉书·路温舒传》以“扫亡秦之垢污”喻清除暴政余毒;佛教《百喻经》则用“身如垢污”比喻心性蒙尘。
来源:《汉书》《百喻经》
权威参考:
- 汉语大词典编辑委员会. 《汉语大词典》[M].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6. (定义收录)
-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M]. 商务印书馆, 2023. (规范释义)
- 王力. 《古代汉语字典》[M]. 中华书局, 2000. (字源分析)
注:古籍原文可查阅中华经典古籍库(www.guji.cn)或国学大师(www.guoxuedashi.com)
“垢污”是一个汉语词汇,读音为gòu wū,其含义和用法可综合以下要点解释:
指肮脏、污秽的事物或状态,既可形容物体表面的脏污(如家具、衣物等),也可比喻人的品德或行为不端。
物质层面
描述物体因灰尘、油渍等积累形成的脏污。例如:
抽象层面
引申为道德或行为的污秽,如:
“垢”单独使用时,也指污秽或缺点(如“污垢”“牙垢”),而“垢污”作为合成词,语气更重,强调污秽的累积状态。
如需进一步了解古籍原文或现代用法,可参考《汉书》相关篇章或现代汉语词典。
白彩八一起义絣纮碧气朝议骋射蠢材楚丘断杼择邻笃美遁饰反对判断俸赀富奸敢勇当先高粱酒构架官年含冻合美惶然花酿蛟凤积霖警慎境阈津贴久格尻子劳动强化柳桮龙钏杪节铭激迷伤下蔡抹脖子磨镜石末用凭几蒲扇乞子上停行首折声射乡释词拾翠失眠狩人素尚唐太宗通古朣朣忳忳望而却步望士吾伦物牲下酒物咸涩县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