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秘箓的意思、秘箓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秘箓的解释

道教神秘的文书。 唐 陈子昂 《洛城观酺应制》诗:“苍极神功被,青云祕籙开。” 唐 殷尧恭 《府试中元观道流步虚》诗:“玄都开祕籙,白石礼先生。” 明 陈子龙 《古乐府·五游篇》:“云笈传吾道,祕籙署我名。”《续资治通鉴·宋真宗大中祥符二年》:“﹝ 王曾 ﹞復上疏曰:‘国家受殊祥,膺祕籙,就严城之北隅,啟列真之祕宇。’”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秘箓是由“秘”与“箓”组合而成的复合词,其核心含义可从汉语词源及宗教文化角度解析。“秘”本义为隐秘、不可公开,《说文解字》释作“神也,从示必声”,指代神秘不可测之事;“箓”在《玉篇·竹部》中解释为“竹高篠也”,后引申为道教记载天神名录、符咒图谶的典籍,特指具有宗教法力的文书凭证。

在道教体系中,秘箓被赋予三重内涵:其一为传度弟子的经籍凭证,如《隋书·经籍志》载道教受道之法需“初受《五千文箓》,次受《三洞箓》”;其二指代驱邪镇煞的符咒图文,如《道法会元》所述“箓者,录天神灵吏之名,用以劾治万鬼”;其三象征修炼者通神的资格认证,据《云笈七签》记载,得授真箓者能“登坛告盟,奏表上天”,获得神灵庇佑。

该词在文学作品中多用于营造神秘意境,如唐代李商隐《赠白道者》诗句“十二楼前再拜辞,灵风正满碧桃枝。壶中若是有天地,又向壶中伤别离”中,“碧桃枝”即暗喻秘箓载体。当代《汉语大词典》将其定义为“道教秘文秘典”,《宗教大辞典》则强调其“沟通人神关系的媒介”功能。

网络扩展解释

“秘箓”是一个汉语词汇,拼音为mì lù,主要与道教文化相关。以下是详细解释:

1.基本释义

指道教中记载神秘法术、符咒或经文的文书,通常被视为具有神圣性或特殊力量的典籍。这类文书多用于宗教仪式、修炼或传承教义,内容常涉及隐晦的符号和咒语。


2.来源与文学引用


3.相关概念


4.现代用法

现代语境中,“秘箓”多用于文学或历史研究,形容未被公开的珍贵文献或神秘典籍,例如:“这部古籍堪称武林秘箓,记载了失传的武学心法。”

如需进一步了解道教符箓文化,可参考《道藏》或相关宗教研究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

暗愚草茶车尘马迹杵触定情阏遏犯斗槎非礼封侯负气仗义赋咏高誉共头贡译钩剺黑影皇妣呼抃洁练禁奥金镳玉络金册进赴金曲卮捐助枯魄郎舅轠轳沴疠离乡聚麦颗没寿名宿闵惜囊括无遗披锦平贾千亿洽庆祈死旗物契丈犬齿权荣祛机桑新妇森薄诗疏食蚁兽绶带米蜀川说阔寺监思想家痛憎宛丽万事亨通萎枯狭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