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陪侍。 晋 刘琨 《劝进表》:“臣等各忝守方任,职在遐外,不得陪列闕庭,共观盛礼。”《南史·梁纪下·元帝》:“是日,帝不升正殿,公卿陪列而已。” 宋 周密 《齐东野语·出师旗折》:“ 晋安帝 元兴 二年, 桓玄 篡位於 姑孰 。百僚陪列,仪卫整肃,而龙旂竿折。”参见“ 陪侍 ”。
“陪列”是一个古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通过以下要点综合解释:
“陪列”读作péi liè,意为“陪侍”,指在正式场合中陪同重要人物并位列其中,带有礼仪性质。
主要用于古代文献中,描述臣子、官员或随从在正式仪式、典礼中陪同君主或上级的行为,强调礼仪规范和身份等级。
“陪列”属于文言词汇,现代汉语已较少使用,但在研究古籍或历史文献时需结合具体语境理解其“陪同位列”的核心含义。
陪列是一个动词,意思是陪伴在一旁行走,尤指高官或重要人物左右护卫的行动。
陪列的部首是阝,总共有9个笔画。
陪列这个词来源于古代汉语,是由“陪”和“列”两个字组成的。陪意思是在旁边陪伴,列意思是排列,行列。两个字放在一起,表示在某人旁边排列行走。
陪列在繁体字中的写法为「陪列」。
在古代汉字中,陪列的写法略有不同。其中「陪」字的写法为「餍」,表示满足;「列」字的写法为「劣」,表示差劣。因此,古时候陪列的意思是满足地扮演差劣的角色。
1. 他一直陪列在国王的身边,尽职尽责。
2. 这些保安员被派往陪列外国元首,确保他们的安全。
陪着、陪同、陪伴、陪读、陪酒
陪伴、护卫、随从、侍从、陪同
离去、独行、脱离、分别、分开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