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指古代常用以记录史实的简册。 晋 杜预 《<春秋经传集解>序》:“ 仲尼 因 鲁 史策书成文,考其真伪而志其典礼。” 唐 刘知几 《史通·惑经》:“ 寧殖 出君,而卒自忧名在策书。” 宋 司马光 《<吕献可章奏集>序》:“君子之讥著之策书而昭明,垂之百世而不泯,诚哉是言也。” 清 何琇 《樵香小记·百国春秋》:“盖古史官简书、策书之分,策书详其细目,如 墨子 之所称, 左氏 据以作传者是也;简书举其大纲,如《汲冢竹书》之体, 孔子 所据以作经者也。”
(2).指古代书写帝王任免官员等命令的简策。《汉书·龚胜传》:“自 昭帝 时, 涿郡 韩福 以德行徵至京师,赐策书束帛遣归。” 汉 蔡邕 《独断》卷上:“其( 汉 天子)命令一曰策书,二曰制书,三曰詔书,四曰戒书。”《南史·褚裕之传》:“即事缘情,不容均之凡僚,宜有策书,用申隆寄。” 宋 苏洵 《任相》:“相不胜任,策书至而布衣出府,免矣。”
“策书”一词主要有以下两种含义:
一、策略性文书 指为解决问题或实现目标而撰写的策略方案集合,常见于军事、政治、经济领域。其特点包括:
二、古代简册文书
其他补充:
策书指的是书面材料,用于制定或阐述计划、策略或立场。
策书的部首是竹(⺮)。它的笔画数为9画。
策书这个词源于汉语,具体的来源和历史背景可能需要进一步研究。
策书的繁体字为「策書」。
关于古时候汉字的写法,请查阅相关资料。
他写了一本策书,详细阐述了公司未来的发展战略。
组成词语的方法是将其他词和策书进行组合,如政策书、策划书等。
近义词包括计划书、方案书、报告书等。
反义词没有固定的概念,具体根据上下文和使用场景来确定。
白鹞剥脱迸火豺狐之心産销朝酲程颐銼尸达宦丹粟打鸭惊鸳蝶期鼎铛发镘锋芒风轻云凈黼帷恭馆公忠瓜搭桂管布桂堂好办横睇祸福无门人自召瀸润饯赠解发衿録鸡皮鹤发居轴处中科目资格铿润嗑牙矿油宽嘿累屋龙逄路程买骏骨髦皇妙声命屦谦克启殡倾跌软囊囊桑条韦社会圣功手状司方岁旦腾荐托梦文字癖五根无根而固显默贤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