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策书的意思、策书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策书的解释

(1).指古代常用以记录史实的简册。 晋 杜预 《<春秋经传集解>序》:“ 仲尼 因 鲁 史策书成文,考其真伪而志其典礼。” 唐 刘知几 《史通·惑经》:“ 寧殖 出君,而卒自忧名在策书。” 宋 司马光 《<吕献可章奏集>序》:“君子之讥著之策书而昭明,垂之百世而不泯,诚哉是言也。” 清 何琇 《樵香小记·百国春秋》:“盖古史官简书、策书之分,策书详其细目,如 墨子 之所称, 左氏 据以作传者是也;简书举其大纲,如《汲冢竹书》之体, 孔子 所据以作经者也。”

(2).指古代书写帝王任免官员等命令的简策。《汉书·龚胜传》:“自 昭帝 时, 涿郡 韩福 以德行徵至京师,赐策书束帛遣归。” 汉 蔡邕 《独断》卷上:“其( 汉 天子)命令一曰策书,二曰制书,三曰詔书,四曰戒书。”《南史·褚裕之传》:“即事缘情,不容均之凡僚,宜有策书,用申隆寄。” 宋 苏洵 《任相》:“相不胜任,策书至而布衣出府,免矣。”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策书是汉语中具有特定历史内涵的复合词,其含义可从字源、形制、功能及历史演变角度综合阐释:


一、核心定义与字源

策(古作“册”):


二、形制与功能特征

  1. 载体形式

    以竹简或木牍编连成册,长度、编绳数量象征等级。如汉代策书分“长策”(二尺)与“短策”(一尺),分别用于重大封赏与普通诏令(《汉制度》)。

  2. 内容分类
    • 封策:帝王对诸侯、功臣的封爵敕命(如《史记·三王世家》载汉武帝封皇子策文)。
    • 敕策:颁布政令、赏罚的官方文件(《文心雕龙·诏策》)。
    • 对策:臣子应答君主咨询的文书(如董仲舒《举贤良对策》)。
  3. 仪式属性

    策书颁布常伴随隆重典礼,如汉代封侯需“读策”并授印绶(《独断》)。


三、历史演变与文献例证


四、现代语义延伸

在当代汉语中,“策书”的古义虽罕用,但衍生出:


权威参考来源:

  1. 《说文解字》(中华书局点校本)
  2. 《古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
  3. 《辞源》(第三版,商务印书馆)
  4. 蔡邕《独断》(《四库全书》本)
  5. 《周礼注疏》(上海古籍出版社)
  6. 《文心雕龙译注》(中华书局)

网络扩展解释

“策书”一词主要有以下两种含义:

一、策略性文书 指为解决问题或实现目标而撰写的策略方案集合,常见于军事、政治、经济领域。其特点包括:

  1. 内容涵盖问题分析、可行方案和实施步骤,体现智慧结晶()。
  2. 词源结构上,“策”为动词指拟定计策,“书”为名词指成文典籍()。

二、古代简册文书

  1. 史实记录:如晋代杜预提到孔子依据鲁国史官“策书”编纂《春秋》,这类简册用于记载典章制度和历史事件()。
  2. 帝王敕令:汉代用于书写官员任免等政令,如《汉书》记载帝王通过策书赏赐官员()。

其他补充:

别人正在浏览...

变故易常边涯超负荷侈博春归电光石火底弃断背山髵髵乏困关言鼓导骨路函渭好身手简拔解题激奋机械运动聚饮戡戮夸赏垒口趢趚买空仓眉厖齿鲵美田南蛮子难以预料能群泥古非今逆天违理僻诡平济疋似破道剖衷浅白其那覃鬯亲舆求媚秋水盈盈羣噪嚷喝萨满教三七扇坠射鬾省阁食盒素鳞邰封韬鳞投缘文质彬彬贤儁小坐歇气邪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