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来朝的意思、来朝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来朝的解释

(1).早,清早。《诗·大雅·绵》:“ 古公亶父 ,来朝走马。” 郑玄 笺:“言其避恶早且疾也。” 孔颖达 疏:“清朝走马,未是善事,诗人言之,必有其意,故知美其避恶早且疾也。”一说一朝。参阅 清 俞樾 《达斋诗说》。

(2).明早。 宋 范成大 《豫章南浦亭泊舟》诗之一:“来朝风一席,随处且浮家。”《水浒传》第七七回:“今晚便杀出去好?却捱到来朝去好?”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王六郎》:“今授为 招远县 鄔镇 土地,来朝赴任。”

前来朝觐。《诗·小雅·采菽》:“君子来朝,何锡予之?”《左传·僖公十四年》:“夏,遇于 防 ,而使来朝。” 唐 张循之 《送泉州李使君之任》诗:“执玉来朝远,还珠入贡频。”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来朝是汉语中具有历史语境特征的复合词,其核心含义指“前来朝见君主”,多用于描述诸侯或外族首领以臣服姿态觐见最高统治者。根据权威汉语词典及文献记载,其释义可归纳为以下三方面:

  1. 政治朝贡

    指附属国或地方政权首领定期觐见中央王朝君主,表达臣属关系。例如《诗经·大雅·大明》载“肆伐大商,会朝清明”,郑玄注“会,合也;朝,早也”,后世引申为“来朝”表达归顺之意(来源:《汉语大词典》)。

  2. 时间指向

    在古代文献中,“来朝”可特指“次日早晨”,如《左传·僖公二十八年》中“戒尔车乘,敬尔君事,诘朝将见”,此处“诘朝”即“来朝”,意为“明日清晨”(来源:《辞源》)。

  3. 文化象征

    引申为对权威的尊崇或对强势力量的认可,如唐代杜牧《阿房宫赋》中“雷霆乍惊,宫车过也”,隐喻四方来朝的盛况,体现中央集权的威慑力(来源:《古代汉语词典》)。

网络扩展解释

“来朝”是一个多义词,具体含义需根据读音和语境区分:

一、读作「lái zhāo」

  1. 时间词
    • 清晨:见于《诗经·大雅·绵》中“古公亶父,来朝走马”,指周朝先祖清晨策马避敌。
    • 次日早晨:如《水浒传》第七七回“捱到来朝去好”,意为“等到第二天早上”。

二、读作「lái cháo」

  1. 动词(朝觐)
    • 诸侯或外邦使节拜见君主:如《左传·僖公十四年》“遇于防,而使来朝”,指诸侯奉命朝见周天子。
    • 象征臣服或外交礼仪:唐代张循之诗句“执玉来朝远”,描述外国使者携带贡品朝见。

补充说明

建议结合具体上下文判断词义,古籍引用可参考《诗经》《左传》等经典。

别人正在浏览...

膀浪避荣不得不吝逋钱产地承光歠醨窜窜代工丹殿吊抚动刑断篷船枫柳人冯珧告祭更选龚行钩落带寡乏河清社鸣话言话语回迂叫謼假子鲸波怒浪金柜决罚开心见肠口疢酷罚了完量才鍊格逻辑路引盲眇蜜甜缪结墨制爬耳搔腮偏信则暗漂滥平坡蒲车前令妾势切树倒根寝遏石华束发冠枢密太尉说喈遂德随口乱说探梅贪慝铜表献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