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路引的意思、路引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路引的解释

古代的通行凭证。 元 施惠 《幽闺记·文武同盟》:“你去渡关津,怕有人盘问,又没个官司文凭路引,此行何处能安顿?”《醒世恒言·白玉娘忍苦成夫》:“﹝ 张万户 ﹞写下问候书札,上寿礼帖,又取出一张路引,以防一路盘詰。” 清 薛福成 《出使四国日记·光绪十七年二月十三日》:“ 康熙 年间, 义国 教士 马国贤 以善绘油画驰名,居 中国 京都十有三年,供奉内庭,颁赐大缎马匹等物,并发路引,许携 华 生五名航海西归。”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路引是古代中国官府发放的一种通行凭证,主要用于证明持有人的身份和旅行目的,以便在关卡、渡口等交通要道接受查验。其核心含义可概括为以下三点:

  1. 官方旅行凭证

    指由政府机构签发的书面证明文件,类似于现代的通行证或护照。古代百姓长途出行时,必须向地方官府申领路引,注明姓名、籍贯、目的地及事由,无引者不得通行。这一制度在明清时期尤为严格,旨在控制人口流动和维护治安。来源参考:《汉语大词典》(商务印书馆,2012年版)"路引"词条释义。

  2. 历史制度载体

    路引反映了古代户籍管理和关津制度的演变。明代《大明律》明确规定:"凡军民出百里外不给引者,军以逃军论,民以私渡关津论。"其内容通常包含持有人基本信息、行程路线、有效期限等,是研究古代行政文书的重要实物史料。来源参考:《中国历史大辞典·明史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2年)关于"路引制度"的记载。

  3. 社会控制工具

    除通行功能外,路引兼具社会治安管理属性。官府通过查验路引稽查逃犯、流民及商税征收,如清代商贩跨省贸易需持"商引",僧道云游需持"度牒引"。这种制度直至20世纪初近代警察制度建立后才逐渐废止。来源参考:《辞海》(第七版,上海辞书出版社)"路引"条目及相关历史制度注释。

典型用例:

《醒世恒言》第三十三卷:"只见门前一人,手执路引,口称:'本县差人,追捉杀人贼。'"(此处"路引"指衙役的公务通行证明)

网络扩展解释

“路引”一词在不同语境中有多重含义,以下是综合各类权威来源的详细解释:

一、基本含义

  1. 古代通行凭证
    路引是古代官府发放的通行证明文件,类似现代的通行证或介绍信。持有者需凭此通过关卡,内容通常包含姓名、籍贯、出行目的等信息。例如元杂剧《幽闺记》提到“官司文凭路引”是通行必需文件。

  2. 明朝的离乡证明
    明朝规定,百姓离乡百里以上必须携带路引,否则依律治罪。路引不仅用于身份验证,还标注了持有者的行程范围和时限。


二、延伸与象征意义

  1. 丧葬文化中的“阴间护照”
    在民间信仰中,路引被视为亡者进入阴间的凭证。传说酆都(鬼城)发放的路引可让亡魂免受地狱之苦,因此旧时人们会为逝者准备此物,象征对亲人的庇佑。

  2. 婚礼装饰的寓意
    现代婚礼中,“路引”指新娘通往舞台的通道装饰(如罗马柱、水晶灯等),象征新人共同开启幸福人生。


三、文学与成语中的比喻

在成语中,“路引”可比喻引导他人走向正确方向,如“路引迷津”。但这一用法较罕见,更多见于古籍中的实际通行功能描述。


路引的核心含义是“通行凭证”,历史中兼具实用与象征功能,现代则延伸至文化仪式领域。如需更完整信息,可参考《醒世恒言》等古籍或民俗研究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

傲荡巴士底狱不轨不物逋逃财正长道澄别称诉宠子丑污抽摘传食凑巧點召顿觉鄂然肥圆甘利功德天钩摘贵损海服含宫咀征横芥狠酒鸿鴈皇皇后帝缓急相济画屏件件蕉叶白接客激活金镝赆赠急速拘神遣将渴爱宽痛款颜洛汭蛮儿浅下窍星毬子心肠埽史深层绳勒省释绳外霜鲜司文螳蜋奋臂特枢抟风衔灯现量线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