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荣的意思、避荣的详细解释
避荣的解释
辞让荣华。 晋 夏侯湛 《东方朔画赞》:“退不终否,进也避荣。” 唐玄宗 《放姜皎归田敕》:“朕每欲其戒盈,用克终吉,未若避荣公府,守靖私第。” 宋 曾巩 《送郑州邵资政》诗:“避荣言屡切,请外志难回。”
词语分解
- 避的解释 避 ì 躲,设法躲开:避雨。避暑。避世。避讳。回避。避重就轻。避世绝俗。 防止:避免。避孕。避嫌。避雷针。 躲就 笔画数:; 部首:辶; 笔顺编号:
- 荣的解释 荣 (榮) ó 草木茂盛,引申为兴盛:荣枯(草木盛衰,喻得意失意)。荣悴(荣枯)。 受人敬重,与“辱”相对:光荣。荣升。荣誉。 “梧桐”的别称。 草开花,亦泛指草木的花:绿叶素荣。荣华。 姓。 枯耻辱
网络扩展解释
“避荣”是一个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为主动辞让或避开荣华富贵,常用于形容淡泊名利、不慕虚荣的品格。以下是详细解析:
词义解析
-
基本释义
由“避”(躲避、拒绝)和“荣”(荣耀、富贵)组合而成,字面意为避开荣耀,引申为主动拒绝名利地位。例如晋代夏侯湛《东方朔画赞》中“进也避荣”,即表达不贪图显赫地位的态度。
-
文化内涵
该词体现了传统儒家和道家思想中谦逊克己的价值观,如唐玄宗在《放姜皎归田敕》中以“避荣公府”赞扬臣子甘愿退隐的德行。
文献用例
- 晋代:夏侯湛称东方朔“退不终否,进也避荣”,强调其进退有度的品格。
- 宋代:曾巩《送郑州邵资政》诗云“避荣言屡切”,描述友人多次辞让官职的坚决态度。
用法与延伸
- 语境:多用于褒义,形容人物高洁品行,如“避荣守拙”“避荣公府”。
- 近义词:辞荣、让爵、淡泊名利。
- 反义词:争名逐利、趋炎附势。
补充说明
部分文献(如)进一步拆解字义:“避”含“防止”之意(如“避嫌”),“荣”则与草木兴盛相关,暗喻繁华易逝,需主动远离。
若需查阅具体文献原文或更多例句,可参考《东方朔画赞》《放姜皎归田敕》等古籍。
网络扩展解释二
避荣解释:
避荣是一个词,意思是远离名利,避免追求虚荣。避荣的内涵是指一个人能够清楚地认识到名利的虚幻和短暂,并主动舍弃追逐名利的心态,从而追求内心的平静和真实的幸福。
拆分部首和笔画:
避:走,⻍,7画
荣:艹,⺈,9画
来源:
避荣起源于中国古代文化,强调追求*********的内在价值,不盲目追求外在的功名利禄。
繁体:
避荣
古时候汉字写法:
避荣的古时写法并无太大变化,依然是避荣。汉字随时间的推移,有些字形发生了变化,但避荣的写法一直保持稳定。
例句:
他选择了避荣的生活方式,追求内心的平衡和幸福。
组词:
避世、避祸、避难、名利不避、名不虚传、锦上添花
近义词:
逸名、淡名、返璞归真、返朴归真
反义词:
图荣、名利心重、见异思迁、浮躁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