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寻访梅花。 宋 陆游 《初冬夜宴》诗:“泛菊已成前日梦,探梅又续去年狂。” 明 陈汝元 《金莲记·赐环》:“笑貂裘玉楼粟起,探梅时节。”
“探梅”一词在不同语境中主要有以下含义和延伸:
探梅字面意为寻访梅花。这一行为常见于古典诗词,指人们在特定时节(如深冬或初春)前往山野、园林等地观赏梅花,带有主动探寻的意境。例如宋代陆游诗句“探梅又续去年狂”,明代陈汝元《金莲记》中“探梅时节”,均以“探”字体现寻觅梅花的动态过程。
探寻雅趣
古人用“探”而非“赏”,因梅花常生于幽静之处(如山间、溪边),需循香或依记忆寻访,如“探宝”般充满意趣。杨万里《探梅》诗云“一树梅花开一朵,恼人偏在最高枝”,既写梅之孤傲,也暗含寻觅的欣喜与遗憾。
时节与意境
“探梅”强调含苞待放的赏梅最佳时机(如惊蛰前后),过早则花未开,过晚则已凋零。这种对时机的把握,延伸出通过细微变化推测事物趋势的寓意。
品格象征
梅象征高洁坚韧,“探梅”亦寄托文人追求脱俗境界的情怀。如名字解析中,“探”含探索、寻求之意,“梅”喻志向高洁,组合寓意追寻美好品质。
这些诗句展现了“探梅”不仅是赏花行为,更是一种与自然对话、寄托心志的文化符号。
探梅是一个汉字词语,由“探”和“梅”两个字组成。它的意思是寻找、探寻梅花。
“探”字的部首是手,是一个象形字,共有11个笔画。而“梅”字的部首是木,是一个形声字,共有10个笔画。
“探梅”一词最早出现在唐代杜牧的《梅花》诗中,形容了他秋天寻找梅花的场景。后来,“探梅”逐渐成为了寻找梅花或欣赏梅花的常用词汇。
在繁体字中,“探”字的形状与简体字相同,而“梅”字的写法稍有不同,笔画较多,字形更为复杂。
在古代,汉字的写法可能与现代有所不同。但是,“探梅”这个词的写法并没有太大的差异。
1. 爱梅的人总是喜欢在寒冷的冬天去探梅。
2. 我们约定了明天一起去山上探梅。
探访、探亲、探险、探索、观梅、赏梅、品梅、寻觅等。
寻梅、寻花、觅梅、觅花。
漠视、忽略、不理睬。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