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钩落带的意思、钩落带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钩落带的解释

见“ 鉤络带 ”。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钩落带是中国古代西南地区特有的服饰配件,特指战国至汉代滇文化墓葬中出土的金属腰带,其名称源自《华阳国志》记载的"钩络"称谓。该腰带由三部分构成:主体为鎏金银质或铜质带钩,两侧配以串连的圆形或长方形金属牌饰,表面多錾刻虎噬牛、狩猎等浮雕纹样。

从形制特征分析,钩落带采用分体式设计,带钩长度约15-20厘米,弯曲弧度符合人体工学,尾端设有三钮用于固定。配套的40-60枚矩形牌饰通过皮革串联,部分出土实物保留着朱红色漆皮残迹,印证了《后汉书》"朱漆其带"的记载。云南晋宁石寨山12号墓出土的鎏金骑士贮贝器盖,清晰再现了滇王佩戴钩落带的完整形态。

文化符号学研究表明,带饰上的猛兽纹具有双重象征:既体现游牧民族对勇武的崇拜,又通过"虎牛搏斗"图案隐喻部落战争。这种装饰母题与《史记·西南夷列传》记载的"椎髻、文身、跣足"族群特征形成互证。目前最完整的钩落带组件收藏于云南省博物馆,含带钩1件、圆形饰牌24件及矩形扣饰18件,构成研究滇国礼制的重要物证。

网络扩展解释

“钩落带”是古代一种束腰用的革带,也写作“钩络带”,主要用于固定衣物并带有装饰性。以下是详细解释:

  1. 词义解析
    该词由“钩”“落”“带”三字组成,其中“钩”指带上的钩状饰物或结构,“落”可能通“络”,指网状编织,“带”即腰带。整体指一种带有钩扣或装饰的皮革腰带。

  2. 历史文献记载
    据《三国志·吴志·诸葛恪传》记载,童谣中提及“篾钩落”,并注解“钩落者,校饰革带,世谓之钩络带”,说明其作为装饰性腰带的用途。晋代《吴录》也提到“钩落者,革带也”,进一步佐证其材质与功能。

  3. 用途与形制
    钩落带属于古代服饰配件,可能通过钩状部件调节松紧,类似现代皮带。其装饰性较强,常见于士族或官员服饰,材质多为皮革,部分可能镶嵌金属钩饰。

  4. 词源关系
    多部典籍(如、4)指出“钩落带”与“钩络带”为同一物,属异写形式,两者可通用。

提示:若需了解具体形制演变或更多文献例证,可参考《三国志》《北堂书钞》等古籍原文。

别人正在浏览...

阿门版屋抱布变化无常鞭灵走石辩事冰川学布母逋人程序动作瞋沮耻惧捶勒垂手可得倒日碓房否终复泰根菜壶酒更老狗尿苔挂须汗牛马花囿进俯退俯惊嘶禁子九川酒中趣隽爽柯榦匡翼枯蔫骊峯琳腴龙腮鸣鹿貉奴颞颥平国悄没声轻关情貌麴部尚书屈巵染鼋冗长山园潲水神册十败市俚天中之山铜芝头没杯案托势危堞萎哲无法无天汙糟祥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