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秘鲁的意思、秘鲁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秘鲁的解释

[Peru] 南美第三大国,与厄瓜多尔、哥伦比亚、巴西、玻利维亚、智利交界。面积 1285216 平方公里,人口 2233 万(1990),首都利马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秘鲁(西班牙语:Perú)是汉语中对南美洲国家“Perú”的标准译名,这一译名遵循了汉语对外国专有名词音译与意译结合的翻译传统。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解释,“秘鲁”指代位于南美洲西部的共和国,首都为利马,官方语言为西班牙语,以印加文明发源地及丰富的自然资源闻名。

从词源学角度分析,“秘鲁”一词源自16世纪西班牙殖民者对当地原住民语言“Birú”或“Pelú”的音译转写,后经汉语标准化翻译定型。《世界地名译名词典》指出,该译名在明代已有文献记载,近代通过《海国图志》等著作进一步普及。

在文化内涵上,《中国大百科全书》强调“秘鲁”一词不仅指地理实体,还关联着印加帝国遗产、安第斯山脉文化符号(如马丘比丘遗址)及独特的生物多样性(例如羊驼、亚马逊雨林)。现代汉语使用中,“秘鲁”作为主权国家名称,需遵循“名从主人”原则,与其西班牙语原称保持语音对应。

网络扩展解释

关于“秘鲁”一词的详细解释可分为以下四部分:

一、国家名称的基本含义

秘鲁(西班牙语:Perú)是南美洲西部的一个国家,全称“秘鲁共和国”。其地理特征包括:

二、读音的特殊性

“秘”在此处读作bì(与“必”同音),而非常见的“mì”。这一特殊读音源于早期音译惯例,需特别注意避免误读。

三、历史文化内涵

秘鲁是古代美洲三大文明中心之一,文化特征体现在:

  1. 古代文明:公元前4000年已出现农耕文明,查文文化(前1500-前400年)的金字塔、莫切文化(前200-700年)的灌溉系统等遗迹至今可见。
  2. 印加帝国:11世纪建立的帝国以库斯科为中心,创造了马丘比丘古城、太阳神庙等建筑奇迹,并培育出马铃薯、玉米等农作物。
  3. 文化融合:西班牙殖民时期形成的印欧混血文化,体现在建筑(如利马大教堂)、语言(西班牙语与克丘亚语并存)等方面。

四、特殊语境中的比喻用法

在汉语成语中,“秘鲁”偶被借喻形容神秘难解的事物。例如:“他的心思像秘鲁雨林般难以捉摸”。但需注意此用法属于文学化表达,并非主流语义。

补充冷知识:秘鲁是全球最早种植马铃薯的地区,现存3800多个马铃薯品种。

别人正在浏览...

百溢柏舟豹尾襞敛博文约礼步落稽沉住气麤枝大叶大多带子独鹤耳余房匳风馨工作量乖望古邈还年却老含贷好寿何有乡昏夕活支煞简绝俭葬豭豨记得几度接伴解婚嗟仰静侣景命髻簪爵里抗对魁梧戮辱瞒官不瞒私黾谷凝淀贫闲破镜重圆潜听期集费宂散如下上校守宰丝丝酸虀素钱秃宝盖往返望日维卫舞象笑扯扯小米霄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