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期集费的意思、期集费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期集费的解释

亦称“ 期集钱 ”。 宋 代皇帝赐给新及第进士游宴及造名册的费用。 宋 周煇 《清波杂志》卷二:“ 熙寧 五年,詔赐新及第进士钱三千緡,诸科七百緡,为期集费。” 宋 王栐 《燕翼诒谋录》卷五:“国初进士期集,以甲次高下率钱,刊小録,事游燕。或富而名次卑,所出无几;或贫而名次高,至於假丐。 熙寧 六年三月庚申,詔赐进士及第钱三千緡,诸科七百緡,为期集费,一时歆艳,以为盛事。次举 熙寧 九年三月戊寅, 练亨甫 奏罢期集钱,止赐钱造小録,及第五百千,诸科二百千,而游燕之费,復率钱为之。至 元祐 三年三月甲戌,詔復增进士钱百万,酒五百壶,为期集费。相仍至今,定为千七百緡。”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期集费是宋代科举制度中的一项特殊费用,指皇帝赐予新科进士用于游宴、编撰名册等活动的专项资金。其含义和背景可综合以下要点:

  1. 基本定义
    期集费又称“期集钱”,是宋代皇帝为新及第进士发放的官方赏赐,主要用于庆祝活动(如琼林宴)和编纂进士名录。这一制度体现了朝廷对科举人才的重视。

  2. 历史沿革与金额变化

    • 熙宁五年(1072年):首次明确记载,赐进士及第者3000缗,诸科700缗。
    • 元祐三年(1088年):增至钱百万、酒五百壶。
    • 南宋后固定为1700缗,成为定制。
  3. 用途与争议
    初期由进士按名次摊派费用,导致贫寒学子需借贷,后改为官方拨款,缓解经济压力。部分时期因财政问题,曾短暂恢复自筹,但最终维持官方资助。

  4. 文献记载
    主要见于《清波杂志》《燕翼诒谋录》等宋代史料,记录了费用的演变和制度调整。

需注意:现代语境中“期集费”可能被误解为“约定时间缴费”,但历史原义特指宋代科举赏赐制度。更多细节可参考《宋史·选举志》或《中国科举文化通史》等专著。

网络扩展解释二

《期集费》的意思

《期集费》是一个词组,意思是指为期待某个具体的时间或特定的场合而支付的费用。

拆分部首和笔画

《期集费》的拆分部首为:木、纟、⺏。

《期集费》的总笔画数为:12画。

来源

《期集费》是一个汉语词组,来源于古代汉字的合并。其中,“期”表示期待、等待, “集”表示聚集、集合,“费”表示花费、支付。

繁体

《期集费》的繁体写法为「期集費」。

古时候汉字写法

古代汉字中的《期集费》写作「期輯費」。

例句

1. 我们要交纳每月的《期集费》,以保证能够参加下个月的特别活动。

2. 他们决定通过线上支付的方式缴纳《期集费》并获得入场券。

组词

《期集费》可以根据主题和语境与其他词组组合,例如:

班级期集费、购车期集费、会员期集费。

近义词

与《期集费》意思相近的词语有:

等候费、预付费、保证金。

反义词

与《期集费》意思相反的词语有:

退还费、返还款、免费。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