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求学问,恪守礼法。约,约束。语本《论语·雍也》:“ 子 曰:‘君子博学於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 明 归有光 《君子尊德性而道问学》:“ 孔 之教曰,博文约礼,精以归一,义以全礼,博以致约,千圣相传之秘,其在兹乎!” 王闿运 《<八代文粹>序》:“共学适道,既洗於昏矇;博文约礼,詎穷于钻仰也?”
“博文约礼”出自《论语·雍也》,原文为“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以下是详细解释:
释义
出处与背景
该成语源自孔子对君子的要求,认为通过广泛学习(博文)和践行礼仪(约礼),人可避免偏离正道(“弗畔”)。后世儒家将其视为教育核心思想之一。
语法与用法
现代意义
该词现多用于强调学术与品德的并重,如香港中文大学及其中山大学(深圳)均以“博文约礼”为校训。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文献或校训背景,可参考《论语》原文或相关高校官方资料。
《博文约礼》是一个成语,含义为以文章、诗词、书信、礼仪等来进行交流和约定。
《博文约礼》的部首是言字旁,共有13个笔画。
《博文约礼》一词的来源于清代戴震的《礼记》:“博文约礼有时是文,‘盖作文以约礼’”。
在繁体字中,“博文约礼”写作「博文約禮」。
古代写作「卜文约礼」,其中的“卜”是为了表示文法、诗书,与“博”的义近。后来才逐渐以现代写法为主。
他们之间通过博文约礼,互相表达了心意。
博学多文、文采飞扬、文责自负、约法三章
文交、书信往来
言而无信、不守信用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