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接伴的意思、接伴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接伴的解释

(1).谓接待外国使臣。 宋 司马光 《乞免北使第二状》:“臣不惟名犯北朝讳,及性不耐寒,兼臣不经接伴,未能諳练南北事体,资性拙訥,恐辱王命。”《宋史·李继昌传》:“ 辽 人请和,欲近臣充使,乃令 继昌 与其使 姚东之 偕诣 辽 部。俄与 韩杞 同至行在;及 辽 人聘至,又命至境首接伴。” 清 薛福成 《出使四国日记·光绪十七年一月二十七日》:“当时 英 使进抵宫门,上已御寳座,接伴大臣告以须行拜跪礼, 英 使 司当冬 遂辞以疾。”

(2).“ 接伴使 ”的省称。 宋 司马光 《涑水记闻》卷九:“以右正言知制誥 富弼 假中书舍人 充接伴 。” 宋 孔平仲 《孔氏谈苑·张安道使虏》:“ 安道 见其缨紱诸物,鲜明有异,知其为戎主也,不敢显言,但再三咨其艺之精尔。接伴 刘六符 意觉 安道 知之,色甚怍云。”参见“ 接伴使 ”。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接伴是中国古代外交制度中专司接待外邦使臣的职官称谓,其职能核心在于维护邦交礼仪与信息互通。据《汉语大词典》释,该词特指"接待外国使臣的官员",其词源可追溯至宋辽金时期跨境交往的制度化需求。

从职官体系分析,接伴使在宋代属鸿胪寺或枢密院直辖,需精通多国语言及外交仪轨。宋代文献《宋史·职官志》载其职责涵盖"导伴番使,掌其朝见、宴享及往来交涉",具体包括:入境迎迓、国书转呈、行程安排、文化沟通四大要务。辽代则设有"接伴大使",《辽史·百官志》记载其需陪同宋使完成"自白沟至中京"的全程护送。

该制度在实践中有严格规范,北宋《政和五礼新仪》规定接伴使须"每日先诣使副位,传示仪范"。金代沿袭此制,《金史·交聘表》显示接伴官员需全程陪同使团,期间既要执行外交监视职责,又承担文化中介功能。现存宋代使金日记《北行日录》详载接伴使与外来使节"每日同行同食"的交往细节,印证了该职官在外事活动中的枢纽地位。

从语言学角度考察,"接"取"承接、接待"之本义,"伴"含"陪同、辅助"之引申义,二字组合精准体现了官职特性。明代《吏学指南》将之归类于"宾接之官",强调其"主四方宾客"的职能本质。该职官称谓的消亡与清代理藩院制度建立存在直接关联,标志着中国古代外交体系从临时性接待向常设机构的转型。

网络扩展解释

“接伴”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在不同语境中有以下两种解释:

1.接待外国使臣

2.“接伴使”的省称

使用场景

注音与结构

如需更详细的历史用例,可参考《宋史》《涑水记闻》等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

阿哥百骑跋浪暴落罢逐避风台毕举冰洁渊清簸恶崇宏耽道大夏低云分工合作概义干侯宫钿汞齐钴鉧潭合龙门合刃胡猜乱想混渎蹇散寄监旌表井井有序九龙壁句曲壳叶魁瓌怜忪六驘盲进面欺迷丢没邓莫夜南裔髼鬙屏幕谱帙强食潜移默化清馨奇珍异玩闰位三荤五厌三蕉叶收禁首要水痕踏场梯头偷媚取容托收万恨千愁文林果无完肤县断象徵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