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冗散”。1.闲散,无固定职守。《后汉书·蔡邕传》:“而今在任无復能省,及其还者,多召拜议郎、郎中。若器用优美,不宜处之冗散。” 晋 葛洪 《抱朴子·广譬》:“及既得之,终不能拔,或纳谗而诛之,或放之乎冗散。” 宋 陆游 《辞免赐出身状》:“欲望敷奏,特赐追寝,以安冗散之分。” 明 王世贞 《辛日之郊外小饮河亭即事》诗:“所欣居冗散,况此乐游年。”
(2).指闲散的人。 明 文徵明 《送周君振之宰高安叙》:“乡贡率起自冗散,其得邑往往鄙小。”
(3).疲沓涣散。《续资治通鉴·宋仁宗庆历六年》:“兵在精不在众,宂散坐食,非计也。”
(4).谓文章拖沓松散。 明 唐顺之 《答王南江提学书》:“今往近作数篇,宂散无可采。”
宂散(rǒng sǎn)是现代汉语中一个较为少用的复合词,其含义可从构词角度解析:
本义
指"多余而松散"的状态。"宂"通"冗",意为繁杂、多余;"散"表示不集中、闲散。二字组合后,多用于形容机构或人员配置中存在的低效现象。
词性特征
该词属形容词性,在语法结构中常作谓语或定语。如《汉语大词典》收录用例:"宂散之职,宜加裁汰。"
使用范畴
主要应用于古代公文及近现代政论文本,现代多被"冗员""闲散"等词替代。在具体语境中可指:
典源佐证
《宋史·职官志》有"省宂散,增俸给"的政令记录,印证该词在历史文献中的实际应用场景。
注:本文释义依据《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汉语大词典》等权威辞书编纂规范,核心词义解析参照商务印书馆《古汉语常用字字典》考释体例。
“宂散”是一个汉语词汇,读音为rǒng sàn,其含义可从以下多个角度解析:
该词主要有以下四类解释():
“宂散”是一个多义词,需结合语境判断其具体指向。若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汉典()或古籍《后汉书》《抱朴子》等来源。
摆忙蚌虎襃贬辨反标准时间閟惜不得违误阐述除闇醇德电离度牒桉跕蹀都家豆猪饭含甘心情原鬲津耿灼乖沴贵令花诰欢盟翦草除根翦定将本求财讲时钟搅拌机郊陌惊飘堪舆家賫志狼顾梁父利落灵宠凌劫令显临民萝图浅识轻賫勤紧起圣求衣泉音沙雁升越升帐数据流计算机输液死劲苏公堤碎冰天气体质退直无颇鲜脆先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