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望日的意思、望日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望日的解释

[the 15th day of a lunar month] 农历每月十五或十六日

望日前后。——清· 林觉民《与妻书》

七月望日。——清· 袁枚《祭妹文》

详细解释

月亮圆的那一天。通常指旧历每月之十五日。《旧唐书·文苑传上·杨炯》:“ 如意 元年七月望日,宫中出盂兰盆分送佛寺。” 宋 钱易 《南部新书》丙:“岁三月望日,宰相过东省看牡丹。” 明 唐顺之 《观中州进贺长至表笺恭述时寓信阳》诗:“望日扳仙仗,呼 嵩 绕御牀。” 清 俞樾 《茶香室续钞·望日称圆日》:“《隆兴塔甎题记》:‘ 隆兴 二年九月圆日。’圆日,月圆之日,犹言望日。”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望日是汉语中表示特定月相的传统术语,指农历每月十五日(或十六日),此时月亮呈现最圆满的状态。其释义可从以下角度分析:


一、字义解析

  1. "望"的本义

    《说文解字》释"望"为"出亡在外,望其还也",本义指远眺、期盼。后引申为"满月",因古人于此时仰望圆月而得名。

  2. "日"的指代

    此处"日"特指日期,与"朔日"(初一)、"晦日"(月末)共同构成农历月相纪日体系。


二、天文特征


三、文献佐证

  1. 早期典籍

    《尚书·召诰》:"惟二月既望",孔颖达疏:"望者,月满之名。" 印证周代已用"望"指代满月之日。

  2. 训诂著作

    东汉刘熙《释名·释天》:"望,月满之名也。月大十六日,小十五日,日在东,月在西,遥相望也。" 明确其天文背景及日期范围。


四、现代释义

《汉语大词典》定义为:"农历每月十五日(或十六日),地球运行到月亮和太阳之间,月亮呈现圆形。" 强调其历法属性与科学成因。


五、使用场景

常见于古典文学(如苏轼《赤壁赋》"壬戌之秋,七月既望")及传统节俗(元宵节称"上元望日"),现代多用于历史、天文领域表述。

参考资料:释义综合《说文解字》《尚书》《释名》《现代汉语词典》《汉语大词典》及天文历法著作,未引用网页来源。

网络扩展解释

“望日”是汉语中一个传统历法术语,具体含义及相关信息如下:

  1. 定义与时间范围

    • 指农历每月月亮最圆(满月)的日期,通常对应十五日,有时因月球运行轨道差异可能延后至十六或十七日。古人用“望”描述月圆状态,与“朔”(初一)、“弦”(初七/初八、廿二/廿三)、“晦”(月末)共同构成月相周期。
  2. 文学与历史引用

    • 古代文献中常见相关记载,如林觉民《与妻书》提到“望日前后”,袁枚《祭妹文》写“七月望日”,苏轼《后赤壁赋》中“十月之望”均指这一日期。
  3. 天文背景

    • 望日时,地球位于太阳和月亮之间,三者近似成直线,太阳西落时月亮东升,形成“日月相望”现象,故称“望”。民间有“十五的月亮十六圆”的说法,因月球公转周期与农历日期存在微小偏差导致满月可能延迟出现。

望日是中国传统历法中标志月圆的重要时间节点,兼具文化内涵与天文意义。若需更详细的历史文献案例或科学解释,可参考《旧唐书》《南部新书》等古籍或现代天文历法资料。

别人正在浏览...

爱缘鄙耇比肩皆是冰灯布隆迪不准骖驭草榻插脚阐示车帷痴人川岑戳破单行法道爱饭床飞漱负痾供进桂丛谽然韩衆黄车使者隍下鹿将就检索脚踏车家破人亡惊惶失色金交椅金口角计然之策究度匡山罍觞恋恋难舍列大夫灵润六龙流羽卖獃沔沔灭弃蔑夷挠沮霈泽牵衣肘见奇胲人人自危石麟双勾舒散天讨笤帚星听力王星晚食蚊蜹雾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