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清洁。《诗·召南·野有死麕》“野有死麕,白茅包之” 毛 传:“白茅,取絜清也。”《后汉书·东夷传·韩》:“﹝ 弁辰 ﹞其人形皆长大,美髮,衣服絜清。” 宋 洪迈 《夷坚丁志·路当可》:“主人引吾至西边小圃一堂,前后皆巨竹,与所居相□,云:‘此最絜清。’”
(2).清白。 战国 楚 宋玉 《神女赋》:“怀贞亮之絜清兮,卒与我兮相难。”《后汉书·刘恺传》:“素行孝友,谦逊絜清。”
“絜清”是一个古汉语词汇,具有以下两层核心含义:
清洁、洁净
指物体或环境的干净状态。例如《诗经·召南·野有死麕》毛传中提到“白茅,取絜清也”,即用白茅包裹猎物以保持清洁。后汉书《东夷传》也描述“衣服絜清”,强调衣物的整洁。
清白、高洁
形容人的品德或行为正直无瑕。战国宋玉《神女赋》中“怀贞亮之絜清”即用此意,突出人物品行的纯洁。现代汉语中,“絜”常作为“洁”的异体字,但古时更侧重衡量、修整的引申义。
补充说明
建议结合《汉语大词典》等权威辞书进一步考证具体用例。
《絜清》是一个汉字词语,其意思是清澈、明亮、纯净。形容事物没有杂质、清晰明了,也可用来形容文思敏捷、头脑清楚。
《絜清》的部首是纟(绞丝)和⺣(纟的异形部首),拼音为jié。它由12个笔画组成。
《絜清》是古代汉字的一种写法,现在常用的是简体字“洁清”。繁体字“潔清”中的“絜”字则更接近古代汉字的写法。
在古代,汉字的写法和现代有所不同。古代写法中,“絜”字的形状更加复杂,并包含有更多的笔画和构造。古字形中,“絜”字的上半部分是由两个“糸”字(纟的古代写法)相连而成,下半部分是“竹”字,并在左侧有一点表示清晰和明亮的意象。
1. 池水清澈,可以看到底部的鱼儿游来游去。
2. 这幅画的线条细腻,结构清晰,真是一幅絜清的艺术品。
1. 絜世:形容出类拔萃,超越凡俗。
2. 絜地:形容地势高峻,山峰陡峭。
3. 清絜:形容清澈明亮。
清澈、明亮、纯净、洁净。
浑浊、混杂、脏乱。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