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易·节》:“节,亨。苦节,不可贞。” 孔颖达 疏:“节须得中。为节过苦,伤於刻薄。物所不堪,不可復正。故曰‘苦节,不可贞’也。”意谓俭约过甚。后以坚守节操,矢志不渝为“苦节”。《汉书·苏武传》:“以 武 苦节老臣,令朝朔望,号称祭酒,甚优宠之。” 宋 陆游 《涟漪亭赏梅》诗:“苦节雪中逢 汉 使,高标泽畔见 湘纍 。” 明 孙仁孺 《东郭记·殆不可复》:“想 於陵仲子 真清洁,处尘世甘心苦节。” 鲁迅 《华盖集·“碰壁”之后》:“就如 中国 历来的大多数媳妇儿在苦节的婆婆脚下似的,都决定了暗淡的运命。”
“苦节”是一个源自《周易》的汉语词语,其含义随语境演变,需结合历史文献和现代用法综合理解:
基本释义
词源与演变
应用场景
例句参考
注意:使用时需结合语境,区分其原义的批判性与引申义的褒扬性。
《苦节》是一个汉字词语,由两个单字组成,分别是“苦”和“节”。
“苦”是指辛苦、痛苦的意思,表示经历了艰难困苦。而“节”则是指节日、节气的意思,表示一种特定的日期或时刻。
因此,《苦节》的意思可以理解为指代那些在特定日期或时刻为了某种目的而经历了辛苦和痛苦的人或事情。
根据《康熙字典》,《苦节》的拆分部首为“艸”和“白”,即草字头和白字头。
其中“艸”表示草药,是植物的总称;而“白”表示白色,是一种颜色。
《苦节》的总笔画数为17画。
《苦节》一词的出处可追溯至《红楼梦》中的描述,原文写道:“遍院风蝶花苦节。”意为整个庭院里到处都有飞舞的蝴蝶和鲜花,充满了生机。
在繁体中,苦节的写法为「苦節」。
而在古时候的汉字写法中,「节」字写作「刧」或「刦」,意义相同。
1. 他决定在苦节当天放弃吃甜食,以此表达自己对健康的重视。
2. 这个苦节对她来说是一次最大的挑战,但她没有退缩。
1. 苦心:用心良苦。
2. 节省:节约使用,不浪费。
3. 苦于:感受到困难和苦恼。
近义词:辛劳、劳苦、痛苦。
反义词:欢乐、轻松、愉快。
抱风爆竹餐毡朝起承天命椎埋狗窃餈团翠軿髣髴芳乐苑风鉴愤痛福寿康宁缟服冠带古钗贵疎贵主过所海上逐臭寒瓜赫斤合盘托出虹旗恍忽郊祀歌解帖酒光九子急转弯鞠尘鞠仗扣角歌窥究腊八蒜棱等登麟甸隆济陋儒鲁灵光瞑瞒铭鋕批閲蒲人庆赉嗓癀杓窊印生扢扎省循神乳设若淑清踏踧叹老嗟卑陶母邀宾屠沽退丁五号五沙相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