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丁的意思、退丁的详细解释
退丁的解释
指注销户口的壮丁。 宋 孔平仲 《孔氏谈苑·朱砂膏治白花蛇毒》:“ 施 黔 州多白花蛇,螫人必死,县中版簿有退丁者,非蛇伤则虎杀之也。”
词语分解
- 退的解释 退 ì 向后移动,与“进”相对:退步。退路。退却。退让。倒退。 离开,辞去:退席。退伍。退职。退休。引退。 送还,不接受,撤销:退还。 脱落:退色。退毛。减退。 和柔的样子:退然。 迟缓,畏缩:“求也
- 丁的解释 丁 ī 天干的第四位,用于作顺序第四的代称:丁是丁,卯是卯。 成年男子。 人口。 从事某种劳动的人:园丁。 丁 ē 〔丁丁〕象声词,形容伐木、下棋、弹琴的声音。 笔画数:; 部首:一; 笔顺编号:
专业解析
"退丁"是一个源自中国古代赋役制度的专有名词,其核心含义是指免除成年男子(丁)的徭役或赋税义务。以下是基于权威汉语词典和史学资料的详细解释:
一、 字义解析
- 退: 本义为后退、退还,引申为免除、撤销、解除之意。在此语境下特指免除国家强制的义务。
- 丁: 古代指达到服役年龄(通常20-60岁)的成年男子,是国家征发徭役(如筑城、修路、运输)和征收人头税(丁税)的主要对象。
二、 核心含义
"退丁"即指官府依据特定规定或政策,免除某些符合条件的成年男子(丁)承担徭役或缴纳丁税的义务。
三、 历史背景与应用场景
- 制度性免除: 历代王朝常规定特定人群可享受"退丁"待遇。例如:
- 官员及家属: 品官自身及一定范围内的亲属(如父母、妻子)可免役。
- 特殊身份者: 如皇亲国戚、有爵位者、有功名者(秀才、举人、进士等)、僧道(需有官方度牒)等。
- 特殊职业: 如部分工匠、乐户等服务于官府的特定职业人员。
- 特殊状况: 如年老、残疾、寡妇户的独子等。
- 政策性调整: 朝廷有时会因天灾、战乱或恤民需要,颁布临时性政策,对特定地区或人群实行"退丁",即蠲免丁税或暂停征发徭役。
- 买免: 在允许纳钱代役(如唐代的"输庸代役")或允许以钱买免丁税(如清代"摊丁入亩"前的丁银制度)的时期,富户缴纳银钱后,其丁役义务即被免除,也可视为一种"退丁"。
四、 相关概念
- 复丁: 与"退丁"相对,指恢复已被免除的丁役义务。
- 优免: 含义与"退丁"相近,指对特定人群给予免除赋役的优待。
- 蠲免: 范围更广,指免除包括丁税在内的各种赋税。
五、 现代意义
"退丁"一词在现代汉语中已非常罕见,主要用于研究中国古代经济史、赋役制度史和法制史的学术语境中,指代历史上免除丁役或丁税这一特定制度或行为。
权威参考来源:
- 《汉语大词典》(罗竹风 主编): 对"退丁"、"丁"等词条有明确释义及历史用例。 (权威辞书)
- 《中国历史大辞典·明史卷》(郑天挺 等 主编): 在相关赋役制度条目中阐释了优免(包含退丁)的具体规定。 (专业史学工具书)
- 《唐代财政史》(李锦绣 著): 详细论述了唐代租庸调制下丁役的征发、免除(退丁)及代役(输庸)等制度运作。 (断代财政史专著)
网络扩展解释
“退丁”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为tuì dīng,其含义和用法如下:
一、基本含义
指注销户口的壮丁,即古代户籍制度中因死亡、逃亡或其他原因被官方从户籍名册中除名的成年男子。这一概念多见于宋代文献,例如《孔氏谈苑》中记载的案例。
二、详细解释
-
词源与结构
- “退”意为“注销、去除”,“丁”指“壮丁”(成年男性)。合起来表示户籍管理中对壮丁身份的撤销。
- 宋代户籍制度严格,壮丁需承担赋税、徭役等义务,若因意外(如被毒蛇咬死、猛兽攻击)或逃亡无法履行义务,则会被记为“退丁”。
-
文献例证
宋代孔平仲《孔氏谈苑》提到:“施黔州多白花蛇,螫人必死,县中版簿有退丁者,非蛇伤则虎杀之也。” 此处“退丁”即指因蛇、虎致死而被注销户籍的壮丁。
三、其他可能的误解
部分资料(如)将“退丁”解释为“被免去官职”,但这一说法缺乏广泛文献支持,可能因“丁”在古代偶有指代官职(如“丁忧”)而产生的误读。主流权威解释仍以“注销户籍的壮丁”为准。
四、使用场景
现代语境中极少使用,主要用于历史研究或古籍解读中,描述古代户籍制度相关现象。
别人正在浏览...
白挺边营蕃浑伧俗沉渣锉末璗琫飜译匪皇非物质文化风励富泰拱辰害目红绿帖昏弃火针狡滑交阯急农极珍蹶躄趷登登困穷老道酹祭略刃领班灵期鸾歌沦寂漭泱髦哲盟质鸣镳泌乳墨妙亭你争我夺偏赏朴练疲耗劈头盖脑鼙舞峭幽窃名亲蔼秋意凄婉搔背梢天设馆势望讨示土彊兔子王义洧盘闲然谐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