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郊祀歌的意思、郊祀歌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郊祀歌的解释

乐府歌曲名。《汉书·礼乐志》谓 汉武帝 定郊祀之礼,立乐府,以 李延年 为协律都尉,命 司马相如 等作郊祀歌十九章,其目多以歌之首句为名。以用于郊祀天地。以后历代王朝的这类歌辞,大都沿袭 汉 代之旧。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郊祀歌是中国古代帝王举行郊祀典礼时所使用的乐歌,属于国家祭祀礼仪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用于祭祀天地、山川等自然神灵及祖先。以下是详细解释:

一、词典释义与性质

据《汉语大词典》释义,"郊祀歌"特指古代帝王在郊外举行祭祀大典时演唱的诗歌。其性质为"朝廷祭祀乐章",具有严格的礼仪规范与宗教功能,内容多歌颂天地功德、祈求国泰民安,属于《乐府诗集》"郊庙歌辞"类目。

二、历史起源与功能

郊祀歌制度可追溯至周代,成熟于汉代。《汉书·礼乐志》载:汉武帝时设立乐府机构,命司马相如等人创作《郊祀歌》十九章,用于冬至祭天、夏至祭地的国家级典礼,旨在"沟通人神、彰显王权正统性"。其核心功能是通过音乐与文本的仪式化表达,强化"君权神授"的政治理念。

三、内容与艺术特征

  1. 主题内容

    以赞颂天地化育之功为主,如《青阳》《朱明》等篇章分咏四季;《天马》象征祥瑞降临;《日出入》表达宇宙永恒。部分篇章融入道家升仙思想(如《练时日》),反映汉代宗教哲学的融合。

  2. 文体形式

    采用四言、楚辞体及杂言体,语言庄重典奥,如《天地》篇:"天地并况,惟予有慕",运用大量神话意象与祭祀术语。

  3. 音乐属性

    配合钟磬、管弦演奏,《宋书·乐志》称其"典调肃穆,节律恢弘",体现了"礼乐相济"的儒家理想。

四、文献传承与影响

现存最完整的文本见于《乐府诗集·郊庙歌辞》(宋代郭茂倩编),收录汉至唐代的郊祀乐章。其体制为后世历代王朝所沿袭,如唐代《祀圜丘乐章》、宋代《郊祀大乐》均承此传统,成为研究中国古代礼乐制度的核心文献。


权威参考文献:

  1. 《汉语大词典》(汉语大词典出版社)
  2. 《汉书·礼乐志》(中华书局点校本)
  3. 郭茂倩《乐府诗集》(上海古籍出版社)
  4. 《宋书·乐志》(中华书局点校本)

网络扩展解释

郊祀歌是中国古代用于郊祀典礼的乐府诗歌,其含义和特点可归纳如下:

  1. 定义与起源
    郊祀歌是汉武帝时期由司马相如等人创作的祭祀乐章,共十九章。其名称源于周代祭祀天地的礼仪音乐,汉代正式确立为郊祀仪式(祭祀天地)的专用歌曲。

  2. 创作背景与用途
    汉武帝为规范祭祀礼仪,设立乐府机构,并任命李延年为协律都尉,负责将司马相如等人撰写的歌词谱曲。这些歌曲主要用于皇家祭祀活动,如《青阳》《朱明》等篇章分别对应四季和自然神灵,以祈求国泰民安。

  3. 内容特点
    郊祀歌多以首句命名(如《惟泰元》),语言风格庄重华美,内容涵盖对天地、四季、五岳等自然力量的赞颂。例如《玄冥》篇描写冬季景象:“草木零落,抵冬降霜”,兼具文学性与仪式性。

  4. 历史影响
    汉代郊祀歌成为后世王朝效仿的模板,历代郊庙祭祀音乐多沿袭其体制。尽管最初受民间音乐影响,东汉后逐渐被纳入雅乐体系。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篇章内容,可参考《汉书·礼乐志》或《乐府诗集》等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

刨冰不了缘蔀屋财产权畅舒饬垒虫臂春农逮坐丹繶冻皴杜陵屋番木鼈風幃风鹢符号逻辑荴露庋间花信风蕙兰梦豁怀火油奖掖践妖娇丽角手继电器肌质掘室求鼠居盈靠防楞子立体乱獘虑囚蒙特卡洛明酌朋肯骑操七慌八乱轻褊圈槛人情冷暖荣膴神奔圣珓世宝式昭水珠疏拙悚怍跳钟馗捅咕退坡嗢噱晚麦雾纹闲量舷门校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