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指古代帽上系在颔下的带子。《隋书·礼仪志四》:“宾盥讫,进加緇布冠。赞冠进设頍缨。”
“頍缨”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具体含义如下:
根据《隋书·礼仪志四》记载,在加冠仪式中,“宾盥讫,进加緇布冠,赞冠进设頍缨”,说明頍缨是冠礼中重要的配饰,用于固定緇布冠(一种黑色麻布材质的冠)。
该词现已罕用,多见于古籍或历史研究,需结合具体语境理解。
如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隋书》等古代礼制文献。
词义解释:《頍缨》(hui ying)是一个汉字词语,指的是盔缨。盔缨是古代士兵头盔上所佩戴的装饰物,用来加固头盔和展示军威。
拆分部首和笔画:《頍缨》由部首“页”和部首“纟”组成。它的总笔画数为15笔。
来源:《頍缨》一词来源于古代的装饰品“缨”,在古代战争中,士兵头戴兜帽盔时常佩戴缨带,称为“盔缨”,目的是提升军队的威严和战斗士气。
繁体:頍縈
古时候汉字写法:在古代,汉字的形状和书写方式与现代略有不同。古时的《頍缨》写作「卉繅縈」。
例句:士兵头上的《頍缨》随风飞舞,显得威风凛凛。
组词:盔缨、缨络、缨帽、缨络、缨花、缨绺。
近义词:缨、縢绳。
反义词:光头。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