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匡床的意思、匡床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匡床的解释

安适的床。一说方正的床。《商君书·画策》:“人主处匡牀之上,听丝竹之声,而天下治。” 汉 桓宽 《盐铁论·取下》:“匡牀旃席,侍御满侧者,不知负輅輓船,登高絶流之难也。” 王利器 校注:“《淮南子·主术篇》曰:‘匡牀蒻席。’今案 高诱 注曰:‘匡,安也。’《庄子·齐物篇》:‘与王同筐牀。’《释文》云:‘本亦作“ 匡 ”’, 司马 云:‘安牀也。’一云:‘正牀也。’” 唐 刘禹锡 《伤往赋》:“坐匡牀兮抚婴儿,何所匄沐兮,何从仰飴。”《醒世姻缘传》第一回:“书房中匡牀罗帐,藤簟纱衾。” 清 董道权 《王麟友同宿客舍志感》诗:“鼓声坎坎下三四,解衣灭烛眠匡床。”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匡床是汉语中一个历史悠久的古语词,特指一种方正、安稳而舒适的床具。其详细释义如下:

  1. 核心释义

    指方正、安适的床。其核心特征在于形状规整(方或矩形)且能提供安稳、舒适的休憩体验。该词蕴含古人对家具实用性与舒适性的追求,常用于形容休憩环境的雅致安稳。来源依据:《汉语大词典》对“匡床”的释义明确为“安适的床。一说方正的床”。

  2. 词源与早期文献出处

    “匡”字本义有“方正”、“端正”之意(如《说文解字》:“匡,饭器,筥也。”引申为方正),引申为“安稳”、“安适”。“匡床”一词最早可追溯至汉代典籍:

    • 扬雄《法言·寡见》:“震风陵雨,然后知夏屋之为帡幪也;虐政虐世,然后知圣人之为郛郭也。” 晋代学者李轨注:“郛郭限内外,御奸宄;圣人崇仁义,正愆违。亦犹匡床平席,无奥草之秽也。” 此处李轨以“匡床平席”比喻圣人提供的安稳庇护,是“匡床”形容安稳舒适环境的重要早期书证。来源依据:扬雄《法言》及李轨注的文献记载。
  3. 形制与象征意义

    虽常被理解为“方床”,但“匡”更强调其安稳、舒适、规整的特性,而非严格限定为几何方形。在古代文学中,“匡床”常与“蒻席”(香蒲草席)等并提,象征宁静、雅致的生活场景或休憩状态。例如《庄子·齐物论》虽未直接使用“匡床”,但其描述的“隐机而坐”意境常被后世与安适的“匡床”意象相联系。来源依据:古代文献中“匡床”的常见搭配及文化意象分析。

  4. 经典引用示例

    • 《淮南子·主术训》:“匡床蒻席,非不宁也,然民有处边城,犯危难,泽死暴骸者,明主弗安也。” 此句以统治者安坐舒适的匡床蒻席,反衬其心系边疆危难之民,凸显“匡床”代表安逸的典型意象。来源依据:《淮南子》原文记载。
    • 清代王念孙《广雅疏证·释器》对古代床具的训诂中亦涉及“匡床”,佐证其作为特定床具名称的合法性。来源依据:王念孙《广雅疏证》的考据内容。

“匡床”在汉语词典中的核心定义为方正安稳、舒适安适的床具。其词源可溯至汉代,并在《法言》李轨注、《淮南子》等早期文献中得到运用,常作为安逸、雅致生活环境的象征。该词体现了古人对家居器物在实用功能(安稳)与精神体验(舒适)上的双重追求。

网络扩展解释

“匡床”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从以下角度综合解析:

一、基本释义

指安稳、舒适的床具,通常由竹、藤或绳索等材料编制而成。部分文献解释为方正的床。

二、文献溯源

  1. 《淮南子·主术》提到“匡床蒻席,非不宁也”,说明其舒适特性。
  2. 《商君书·画策》记载“人主处匡牀之上,听丝竹之声”,体现其与身份地位的关联。
  3. 《初刻拍案惊奇》描述“擎起一张匡床来与举子自睡”,反映实际使用场景。

三、词义辨析

存在两种解释差异:

四、特殊语境延伸

在成语“相弃于匡床”中,引申为夫妻关系破裂的象征场景(如提及的“舒适环境中分离”)。但需注意此类用法属于特定语境下的文学化表达,非词语本义。

五、现代应用

现代汉语中已较少使用,多见于古籍研究或文学创作中,需结合上下文判断具体指向。

别人正在浏览...

坳胡百卉邦灋暴发家暴亡变卖不茶不饭残削操揔常郊痴伯子持复黐擌崇侈待刚大款澹瀩都仓放对烦细抚存芙蓉国敢是共持乖析环绖汇价挟暮坚润惊嘑静景京局俊悟沮惴款备丽妲龙鹄旅会忙人梅林止渴木德漂零蓬断悄悄冥冥起灰情冤鋭往散阵投巢赸笑伸出宿见条条大路通罗马外头委离微流星体无甔石吴公台物际五灵误作非为遐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