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谓直、谅、多闻。语本《论语·季氏》:“ 孔子 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后汉书·冯衍传下》:“臣自惟无三益之才,不敢处三损之地。” 晋 慧远 《庐山东林杂诗》:“妙同趣自均,一悟超三益。” 宋 苏轼 《除吕公著守司空同平章军国事制》:“朕重失此三益之友,而閔劳以万几之烦。”
(2).借指良友。 晋 挚虞 《答杜育》诗:“赖兹三益,如琢如切。” 南朝 梁 江淹 《杂体诗》之二二:“素心正如此,开径望三益。” 宋 梅尧臣 《观王介夫蒙亭记因记题蒙亭》诗:“风物稍佳时,把酒会三益。”
(3).指梅、竹、石。 宋 罗大经 《鹤林玉露》卷五:“ 东坡 赞 文与可 梅竹石云:‘梅寒而秀,竹瘦而寿,石丑而文,是为三益之友。’”
“三益”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从多个角度解析,主要源自经典文献及文化引申:
核心含义(《论语》中的“益者三友”)
出自《论语·季氏》,孔子提出:“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
引申为“良友”的代称
后世文学中常以“三益”指代值得交往的友人。如晋代挚虞《答杜育》诗云“赖兹三益,如琢如切”,南朝江淹亦用“开径望三益”表达对友人的期待。
自然意象的象征(梅、竹、石)
宋代苏轼赞誉文与可所绘梅、竹、石为“三益之友”,赋予其文化寓意:
其他解释与用法
该词本义强调交友之道,后扩展至文学意象,需结合具体语境理解。若需进一步探讨某层含义,可参考《论语》原文或相关文学评注。
《三益》是一个汉字词语,指的是三个益处或好处的意思。
《三益》的拆分部首是⺺(肉)和皿(在部首解释中属于垂注类),笔画为九画。
《三益》这个词来源于古代汉字,多用于古代文献和经典中。
《三益》的繁体字为「三益」,部分字形有所变化,但整体保持了原有的意思。
在古代,汉字的字形和书写方式与现代有所不同。对于《三益》这个词,在古时候,它的字形可能会有所变化,但整体含义仍然是指三个益处。
1. 这个方案的实施对社会、企业和个人都有三益。
2. 他希望这项改革能够带来社会的三益:经济繁荣、社会公正和个人幸福。
1. 三益论:指三个益处的理论或主张。
2. 多益多寡:形容事物的多少。
3. 千益万益:形容利益多且广泛。
1. 三利:指三个利益。
2. 三大好处:指三个重要的好处。
1. 三害:指三个害处或坏处。
2. 三弊:指三个不良影响。
遨翔自得扒扠半坡遗址冰人宾朋满座愊臆不疾不徐彩印颤掉偿怨撤酒晨趋崇堕躇蹈翠荡瑶翻翠斝村杭子待取殚残二离耳濡目染枋臣饭盂分沙好赖花甎迦陵嗟惋敬奉金石人钧冶狙喜怐愗伶夔灵魄隶农戾彊弥澥粘皮带骨泞滑漂摇草毗沙七开八得群阴赛愿三角兽三已心善女饰非文过探花贪声特立庭阶望尘僄声危棘午时五星连珠先发乡亲里道先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