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身的意思、闲身的详细解释
闲身的解释
亦作“闲身”。古代指没有官职的身躯。 唐 牟融 《题道院壁》诗:“若使凡缘终可脱,也应从此度閒身。” 宋 周密 《癸辛杂识别集上·林乔》:“斗州无顿闲身处,时向梅花走一遭。” 明 文徵明 《除夕》诗之二:“未妨去国还飘泊,已把閒身等白云。”
词语分解
- 闲的解释 闲 (閑) á 无事,与“忙”相对:闲暇。闲逛。闲居。闲人。居闲。空闲。 指房屋、器物等放着不用:闲置。闲弃。闲房。闲钱。 安静,清静:安闲。悠闲。闲逸。闲适。闲庭(清静的院落)。闲情逸致。 与正事无
- 身的解释 身 ē 人、动物的躯体,物体的主要部分:身躯。人身。身材。身段。船身。树身。 指人的生命或一生:身世。献身。 亲自,本人:自身。亲身。身教。身体力行。 统指人的地位、品德:出身。身分(坣 )。身败名裂
专业解析
“闲身”是一个古雅且富有意境的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是指没有官职羁绊、清闲自在的身体或生命状态。它常用来形容人脱离了公务俗务,得以安享闲暇、自由无拘的生活状态。
以下是基于权威汉语词典和典籍的详细解释:
-
基本释义:
- 指无官职羁绊的、清闲的身体或自身。强调个体从官场或繁忙事务中解脱出来,获得了身心自由的状态。
- 来源参考:《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6)收录“闲身”词条,释义为“亦作‘闲身’。清闲的身子”。这体现了该词的核心在于“清闲”和“无职事牵绊”的属性。
-
深层内涵:
- 表达一种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生活理想。拥有“闲身”常被视为一种福分或人生境界,是古代文人雅士向往的远离尘嚣、寄情山水或专注于个人志趣(如读书、品茗、垂钓、赏景)的状态。
- 来源参考:在古典诗词中,“闲身”常与隐逸、田园、山水等意象关联。例如白居易的诗句:“闲身得伴鱼竿”(《池上即事》),陆游的诗句:“闲身自喜浑无事”(《闲身》)都生动描绘了这种摆脱俗务后的自在心境,体现了其文化内涵。这些用法在《全唐诗》、《全宋诗》等典籍中可查证。
-
典型用法:
- 常出现在表达归隐、退休、休假或享受闲暇时光的语境中。
- 常与“得”、“有”、“是”等动词搭配,如“幸得闲身”、“自有闲身”、“我本闲身”。
- 常与描述悠闲活动的词语共现,如“伴鱼竿”、“对芳樽”、“弄烟霞”等。
- 来源参考:上述白居易、陆游的诗句是典型例证,展现了“闲身”在古典文学中的常用搭配和意境营造。
“闲身”一词,源自古代汉语,凝结了深厚的文化意蕴。它不仅仅指物理上的身体清闲无事,更象征着一种摆脱世俗责任束缚、追求心灵自由与宁静的生命状态。这种状态是许多古代文人士大夫在仕途奔波或世事纷扰之余所向往和歌颂的理想生活境界。
网络扩展解释
“闲身”是一个古典文学中常见的词汇,其含义及用法可综合多个来源解释如下:
一、基本含义
“闲身”指古代没有官职或脱离官场后的自由之身,强调摆脱世俗事务后的闲适状态。该词由“闲”(空闲、无职)和“身”(躯体、身份)组合而成,常见于诗词表达。
二、出处与用法
- 唐代起源
唐牟融《题道院壁》最早使用该词:“若使凡缘终可脱,也应从此度閒身”,体现对世俗的疏离。
- 宋明发展
宋代周密《癸辛杂识》以“斗州无顿闲身处”暗喻官场束缚,明代文徵明《除夕》则用“已把閒身等白云”表达归隐志向。
三、文学意象
陆游在《闲身》一诗中写道:“聊用闲身答太平”,通过“闲身”与“太平”的呼应,既抒发了对官场虚名的摒弃,又暗含对田园生活的满足。这种用法常见于文人表达淡泊名利或归隐心境。
四、总结
“闲身”不仅是字面意义的“空闲之身”,更承载着古代文人对自由、超脱的精神追求。其反义词可对应“宦身”“羁身”等表达仕途束缚的词汇。
别人正在浏览...
爱向摆布白卷标准海水别外梹榔苍唐成勋吃剑贼纯懿打酒座打拴达训短李短视发丫浮生刚棱獦攦古典跪安佹常闺声过辈好交华虫隳堕混溟家行金钱豹爵帛客气乐籍乐极则悲胪驩满座闵悼牧人剖腹产繦负拳头産品人自为战热攒攒日出不穷三十六洞天山梯摄承史观枢揆束马县车束尾堂子天疾通用化驮载吐陠乡梦闲简峡纸系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