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九州的意思、九州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九州的解释

(1) [China]∶中国的别称

(2) [Kyushu]∶日本四主岛中最南的岛

详细解释

(1).古代分 中国 为九州。说法不一。《书·禹贡》作 冀 、 衮 、 青 、 徐 、 扬 、 荆 、 豫 、 梁 、 雍 ;《尔雅·释地》有 幽 、 营 州而无 青 、 梁 州;《周礼·夏官·职方》有 幽 、 并 州而无 徐 、 梁 州。后以“九州”泛指天下,全 中国 。《楚辞·离骚》:“思九州之博大兮,岂惟是其有女?” 宋 陆游 《示儿》诗:“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清 龚自珍 《己亥杂诗》之一二五:“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瘖究可哀。” 郭沫若 《赞******》诗:“二十二年成永久,九州万姓仰英烈。”

(2).指大九州。 中国 仅其中之一州。 战国 时 邹衍 称 中国 为 赤县神州 ,谓“ 中国 外如 赤县神州 者九,乃所谓九州也”。见《史记·孟子荀卿列传》《淮南子·地形训》:“何谓九州?东南 神州 曰农土,正南 次州 曰沃土,西南 戎州 曰滔土,正西 弇州 曰并土,正中 冀州 曰中土,西北 臺州 曰肥土,正北 泲州 曰成土,东北 薄州 曰隐土,正东 阳州 曰申土。” 杨树达 以为所举九州,自正中 冀州 与《禹贡》九州之 冀州 偶同外,馀皆名号差异;其称东南 神州 ,与 邹衍 所称 中国 名曰 赤县神州 者相合;疑该篇乃取自 邹衍 之书,所举九州之名即 邹衍 所称之九州。见《积微居小学述林·邹衍九州考》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关于“九州”的词义解释,综合多来源信息整理如下:

一、词源与基本含义

  1. 文字解析

    • 九:在古汉语中不仅是数字,更象征“极限与无限”,常作为虚数表示“极多”。例如“九天”“九曲”等用法均体现此意。
    • 州:原指被水域环绕的陆地,《说文解字》释为“水中可居者”,最初与地理环境相关。
  2. 起源背景
    九州概念最早与大禹治水传说相关。大禹通过疏导洪水使陆地显露,这些区域被称为“禹迹”,后演化为“九州”,成为中华疆域的象征。


二、地理划分与演变

  1. 典籍中的九州
    不同文献对九州的具体划分存在差异:

    • 《尚书·禹贡》:冀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豫州、梁州、雍州。
    • 《尔雅》:含幽州、营州,无青州、梁州。
    • 《周礼》:含幽州、并州,无徐州、梁州。
  2. 对应现代区域
    以《禹贡》为例:

    • 冀州:今河北、山西、辽宁一带;
    • 扬州:覆盖江苏、安徽南部及江西东部;
    • 荆州:包括湖北、湖南及江西西部。

三、文化象征意义

  1. 代称功能
    自战国起,“九州”成为中国的代称,如“九州同”“九州大地”等表述,承载民族认同与疆域意识。

  2. 哲学延伸
    邹衍提出“大九州”理论,认为中国仅为世界九大州之一,体现古人对宇宙的宏观想象。


“九州”既包含地理区划的实指意义(如《禹贡》九州的行政概念),又衍生为文化符号,象征中华文明的疆域与精神归属。如今部分古州名仍存于现代地名,如徐州、扬州等。需注意不同文献对九州的界定差异,具体研究时可参考《禹贡》《尔雅》等原始典籍。

网络扩展解释二

词义解释

《九州》是一个名词,指中国古代的九个地方,也泛指全国。它表示对中国的整体称呼,包括北方、南方、东方、西北、西南、东北、华北、华中和华南这九个地区。

拆分部首和笔画

《九州》这个词的拆分部首是“亠”和“土”,部首意为在上方加一点,表示高大、有尊严;它的总笔画数是九笔,由于没有特殊的组字规则,因此可以直接拆分为两个部首进行组字。

来源和繁体字

《九州》这个词最早出现在《诗经·国风·郑风·子衿》一首古代诗歌中,用来形容国家的边远之地。繁体字“九洲”更常见于台湾和港澳地区的使用。

古代汉字写法

在古代,汉字的书写规范与现代有所不同。例如,古代汉字《九州》写作“九州子”,可以表示同样的意思。这是因为古代经常以“子”作为词的后缀,表示词义的理解和加强。

例句

1. 江南是中国的九州之一。(表示江南是中国的一部分)

2. 九州万里地,万里九州村。(形容九州广大的地域)

组词

九州大学、九州风情、九州豪情、九州人家。

近义词

中国、华夏、天朝、大中华。

反义词

外国、异域、他国。

别人正在浏览...

八百里駮白气鞞琫不着抄断窜据翠瓦错胜丹荣诞恣等杀电子手表帝秦敦盘番书反政風諫富钩工致骨格故式合行何足红牌鹄子家常便饭见官嘉悦劲挺静严搢绅先生金鱼鸠盘荼孔兄録供旄狄毛宗年韶朴陋前列清溜忍暴三鱼瑟歌上届帅座私盐包思意泝通啼糚外眦忘迹文选巷五官郎仙氅现路子险士小黄鱼虾须帘熙来攘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