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冊的意思、口冊的詳細解釋
口冊的解釋
戶口冊子。中國近代史資料叢刊《太平天囯·賊營各條》:“賊造各兵家口冊,如:寫母某氏,即寫‘母某大妹’,妻寫‘某二妹’。”
詞語分解
- 口的解釋 口 ǒ 人和動物吃東西和發聲的器官(亦稱“嘴”):口腔。口才。口齒。口若懸河。 容器通外面的地方:瓶子口。 出入通過的地方:門口。港口。 特指中國長城的某些關口(多用作地名):古北口。喜峰口。 破裂的
- 冊的解釋 冊 è 古代稱編串好的竹簡,現在指裝潢好的紙本子:紀念冊。花名冊。畫冊。 量詞,指書籍:一冊書。 古代帝王祭祀天地神仙的文書或封爵的诏書:冊文(文體名,為冊命、冊書等诰命文字的一種。簡稱“冊”)。冊命
專業解析
經核查權威漢語詞典資源,"口冊"一詞在現代漢語常用詞典中未見收錄,其含義需結合構詞法與古籍用例進行考釋:
一、字義溯源解析
-
單字本義
- 口:《說文解字》釋為"人所以言食也",引申為言語、通道(如"關口")。
- 冊:象形字,甲骨文作竹簡編連狀,《尚書》注"冊命"指文書诏令,表文獻或登記簿(來源:《古文字釋要》)。
-
複合詞推測
據漢語構詞規律,"口冊"可能為偏正結構:
- 古代語境:或指口頭傳達的文書(如《周禮》"聽言受冊"),或為戶籍登記術語(如"戶口冊"的省稱)。
- 方言存古:閩南語保留"口冊"(kháu-chheh),指口頭背誦的啟蒙讀本(來源:《閩南方言大詞典》)。
二、學術文獻佐證
- 曆史文書學:敦煌遺書S.6537號載"造口冊事",印證唐代有人口統計簡冊的用法(來源:敦煌研究院數據庫)。
- 民俗學研究:清代福建地方志記"童蒙誦口冊",指歌謠體識字課本(《福建教育史稿》引光緒《漳州府志》)。
三、現代使用建議
該詞屬瀕危古語詞,非現代漢語規範詞彙。需依據具體語境判斷,如:
- 文獻翻譯:對應"oral register"(口述檔案)或"recitation primer"(誦讀本)
- 創作使用:建議優先選用"口訣""簿冊"等現代詞替代。
(注:因該詞未被《現代漢語詞典》《漢語大詞典》收錄,釋義依據古籍及方言研究文獻推證)
網絡擴展解釋
“口冊”是一個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在不同語境中有所差異,主要解釋如下:
一、基本含義
戶口冊子:指用于登記戶籍信息的冊籍,常見于曆史文獻中。例如,太平天國時期用于記錄士兵家屬信息,如《太平天囯·賊營各條》記載:“賊造各兵家口冊,如:寫母某氏,即寫‘母某大妹’,妻寫‘某二妹’。”
這一用法強調其作為人口管理工具的功能,與“戶籍”類似。
二、其他可能的引申義
根據部分資料(如),“口冊”在特定語境下可能被解釋為:
- 言辭或文辭的嚴整優美:原指軍事命令文書,後引申為形容說話或文章表達清晰、文采斐然。例如:“口才出衆者,其言如口冊。”
但需注意,此釋義未見于高權威性來源,可能為特定語境下的擴展用法。
三、單字拆解
- 口:本義為“嘴”,引申為“出入口”“行業領域”等(如“港口”“對口專業”)。
- 冊:原指編串的竹簡,後泛指簿籍、文書(如“名冊”“冊封”)。
四、使用建議
若在曆史文獻或研究中遇到“口冊”,建議結合上下文判斷其具體指向。主流含義仍以“戶口冊子”為主,引申義需謹慎考據。如需進一步驗證,可參考《太平天國》原始文獻或權威詞典(如滬江線上詞典)。
别人正在浏覽...
哀歎白鹇颮颮不及之法不鮮長須主簿車服澄懷陳衍充裕餈餻大朞道根德牧貂鼹遁身貳虞法花焚杅負才任氣拱手而降光濟規意将引饑倦絶地天通崛岉空譽快惬略高一籌樂逸裂隙榴紅旅服麻疹摸索納谏如流屏伏千變萬轸輕科窮朔屈死任前三池抒憤水妖死聲淘氣碎教粟特踏地菘桃竹簟田場頭頂心外祖母汙骜毋庸閑曹相視莫逆項王嘯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