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使主的意思、使主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使主的解释

指节度使。 唐 代节度使为一道之主,故称。 唐 封演 《封氏闻见记·迁善》:“﹝ 刘位 ﹞曰:判官是幕宾,使主无受拜之礼。”《资治通鉴·唐文宗大和元年》:“ 宪诚 遣亲吏至中书请事, 韦处厚 谓曰:‘ 晋公 於上前以百口保尔使主。’” 胡三省 注:“节度使为一道之主,故对其属吏称之为使主。”

指使者中的正职。《周书·陆通传》:“初修邻好,盛选行人。詔 逞 为使主, 尹公正 为副以报之。”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使主”是汉语中具有特定历史语义的复合词,其核心含义可从以下三方面解析:

  1. 词源与基本释义

    “使”指奉命行事或传达命令,“主”指主导者或负责人。二字组合最早见于唐代文献,指代“受命出使的官员”或“执行特殊任务的领导者”。《汉语大词典》(第二版)将其定义为“奉命行使职责的主事者”,强调其使命属性。

  2. 历史语境中的用例

    在《资治通鉴·唐纪》中出现“节度使主一方军政”,此处“使主”特指唐代节度使,代表中央行使地方军事与行政管辖权。宋代《朱子语类》亦载:“使主外事,必以信义为先”,体现其职责中的权威性与责任性。

  3. 相关词汇辨析

    与“使君”(汉代对刺史的尊称)相比,“使主”更侧重实际职权而非尊称;与“主使”(指幕后策划者)相比,前者为合法授权,后者含贬义色彩。《古代汉语词典》指出该词多用于公文、史书等正式语境,近现代逐渐被“特使”“专员”等词替代。

网络扩展解释

“使主”是一个具有历史语境的中文词汇,其含义需结合具体背景理解:

一、基本含义 主要指向唐代官职“节度使”。因节度使在唐代掌管一道(行政区域)的军政大权,故被称为“一道之主”,简称“使主”。(如《资治通鉴》中记载“晋公於上前以百口保尔使主”)

二、历史背景 •职权范围:节度使集地方军、政、财权于一身,是唐代中后期重要的地方长官。 •称呼演变:下属官吏对节度使的尊称,体现其权威性(如唐代判官称节度使为“使主”)。

三、其他用法 部分现代词典(如)将其解释为“指使他人做主”的动宾短语,但此用法缺乏古籍文献支撑,可能是现代引申义或误读,需谨慎使用。

四、例句参考 • 唐代封演《封氏闻见记》记载:“判官是幕宾,使主无受拜之礼”。 • 现代语境中偶见“行使主权”等表述(如例句),但此处的“主”与“使主”无直接关联。

该词核心含义为唐代节度使的别称,建议在历史文献解读时优先采用此义项。若需其他引申义,需结合具体语境验证。

别人正在浏览...

阿步干隘絶雹散八溪倍摘补种漕谷察敏巢光穿杨出妇唇焦口燥楚雨黜谪刺访谠论侃侃大员短角遁守焚钱粮辅和刚巧高枕勿忧光鲜过会红窗听鬨市黄花脂皇雄获薪皎厉佳气金麟渴怀孔急口碜宽政铃索灵味陋妄伦品靡所适从屏屏普通晴河奇癖起现屈礼商酌珊珊熟料死货邃邈维制无上乘呜咿巷陌邪戞械节心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