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退缩旋转貌。
“蹒躃”是一个较为生僻的汉语词汇,具体解释如下:
如需进一步了解相关词汇的例句或古籍出处,可参考《汉语大词典》或权威古文解析资料。
《蹒躃》是一个动词,表示行走时脚步不稳定,摇摆不定的样子。
《蹒躃》的偏旁部首是足字旁,总笔画数为27画。
《蹒躃》这个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汉语。根据《康熙字典》,它最早的出现是在《易经·翼》:“夫蹒躅者,所以不能进。”表示个人行为迟缓或步态不稳定。
《蹒躃》的繁体字为「蹣躓」,使用繁体字时表示相同的意思。
在古时候,使用比较繁琐的小篆字体进行书写。小篆字体中的《蹒躃》字形相对于现代汉字来说更加复杂,但意思相同。
1. 他蹒躃着走过了长长的人行道。
2. 游客在泥泞的山路上蹒躃着前行。
蹒躃的常见组词有:
1. 蹒躅:指行走时脚步踉跄,摇摆不定。
2. 蹒跚:指走路时脚步不稳,摇摆不定。
3. 踉踉跄跄:形容行走时步伐不稳,身体晃动不定。
蹒躃的近义词有:
1. 蹒跚
2. 踉跄
3. 摇摇晃晃
蹒躃的反义词有:
1. 步伐稳健
2. 行动敏捷
3. 迈着坚定的步伐
按图索骏八诏常庸齿筭欻砉锄耰怠弃倒除东诸侯都人子兜头盖脸断垄繁猥飞霙冈坡隔房古今中外还镇航测赫諠荷重环缭会提恢毅火鼓祸结兵连禁刑日居简君主烤饼磕打牙儿孔窍库娄龙睁虎眼埋殡迷懞泼油救火迁所乔妆改扮青盻阙疑取夏衣日晏少陪身单力薄世界语收歇霜鳞擡驾谈剧田黄恬如推考文玉树握节物直纤隐鲜腴校梓屑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