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谓孤鸿失群。 宋 张耒 《岁暮书事》诗之一:“岁晏北风疾,山空万谷号。木枯随意折,鸿断不成高。”
“鸿断”是一个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为“孤鸿失群”,即离群的大雁,常用来比喻孤独或离散的意象。以下是详细解析:
“岁晏北风疾,山空万谷号。木枯随意折,鸿断不成高。”
(通过“鸿断”描绘寒冬中孤雁难飞的场景,强化了诗中的苍凉意境)。
总结来看,“鸿断”一词以孤雁为喻体,兼具自然描写与情感寄托的双重功能,常见于古典诗词,现代亦可灵活用于表达离散与孤寂的主题。
鸿断是一个汉字词语,意思是指长时间、长距离地分别或中断联系。它由“鸟”和“断”两个部分构成。
拆分部首和笔画:
鸟(鸟字旁)— 包含2个笔画
断(犬字旁)— 包含4个笔画
来源:
鸿断这个词最早出现在《左传·定公元年》以及《楚辞》中。在《楚辞》中,屈原的《离骚》里有一句“维鸿断于天津”。后来,这个词也逐渐流传开来,成为了一个常用的成语。
繁体:
鴻斷是鸿断的繁体字。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鸿断的写法有所不同。例如,在《辞海》中,它的写法是“鴻斷”。
例句:
他们之间由于长时间的分居而发生了鸿断。
组词:
延断、连断、断送。
近义词:
绝交、切断、分别。
反义词:
团聚、联络、交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