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勒的意思、模勒的详细解释
模勒的解释
仿照原样雕刻。亦指雕刻之文。 唐 元稹 《<白氏长庆集>序》:“至於缮写,模勒,衒卖於市井,或持之以交酒茗者,处处皆是。” 宋 曹士冕 《法帖谱系·淳化法帖》:“ 淳化 三年壬辰岁十一月六日奉圣旨模勒上石。” 清 钱泳 《履园丛话·碑帖·汉熹平石经》:“自余模勒之后, 南昌 学宫有重模木。”
词语分解
- 模的解释 模 ó 法式,规范,标准:模范。模式。楷模。模型。模本。模压。 仿效:模仿(亦作“摹仿”)。模拟(亦作“摹拟”)。模写。 特指“模范”:劳模。英模。 模 ú 〔模样〕a.人的长相或装束打扮的样子;b
- 勒的解释 勒 è 套在牲畜上带帽子的笼头:马勒。 收住缰绳不使前进:悬崖勒马。 强制:勒令。勒索。 统率:勒兵。 雕刻:勒石。勒碑。勒铭。 . 勒 ē 用绳子等捆住和套住,然后用力拉紧:勒紧。 方言,强
网络扩展解释
“模勒”是一个汉语词语,其含义和用法可通过以下分析详细解释:
一、基本词义
- 含义:指仿照原样进行雕刻,也可代指雕刻形成的文字或图案。该词主要用于古代文献中描述复制、雕刻工艺或文字的过程。
- 拼音:mó lè
- 结构:由“模”(模仿、仿效)和“勒”(雕刻)两个语素组成,均为左右结构。
二、文献例证
- 唐代:元稹在《白氏长庆集·序》中提到“缮写、模勒”与书籍的传播相关,说明唐代已用此词描述文字复刻行为。
- 宋代:曹士冕《法帖谱系》记载“模勒上石”,指将书法作品雕刻到石碑上的工艺。
- 清代:钱泳《履园丛话》用“模勒”描述汉代石经的复刻过程,进一步印证其与雕刻技艺的关联。
三、延伸解析
- 近义词:摹刻、仿刻、镌刻。
- 语境:多用于古籍、碑帖等文化领域,强调对原作的忠实再现。
四、现代应用
如今“模勒”属于生僻词,主要用于学术研究或古籍解读,日常使用较少。其核心含义仍保留“依样雕刻”的古义。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文献中的用例,可参考《白氏长庆集》或《履园丛话》等典籍原文。
网络扩展解释二
模勒
模勒(mó lē)是一个汉字词语,由“木”、“力”两个部首组成,总共有十五个笔画。
来源
模勒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汉字的演变过程。
繁体字
在繁体字中,模勒的写法保持不变。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汉字的写法中,模勒的形状可能会有所不同,但总体结构基本相似。
例句
1. 他用模勒雕刻出了一个精美的木雕。
2. 这件工艺品展示了模勒的独特魅力。
组词
模具、模仿、模特、模样、模板。
近义词
木雕、雕刻、雕像。
反义词
玉石、金属、塑料。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