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控愬的意思、控愬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控愬的解释

见“ 控诉 ”。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控愬(kòng sù)是一个古汉语复合词,现属生僻用法,其释义需结合字源与古籍用例综合考辨。以下为权威词典释义及语言学解析:


一、核心释义

  1. 诉讼控告

    指通过官方渠道申诉冤屈或控告他人。《汉语大词典》释为“申诉;控告”,其语义重心在“愬”(同“诉”),强调陈情于官府的司法行为。如《后汉书·邓皇后纪》载“诸子抱病,后亲愬祷”,此处“愬”即指向神明陈诉,引申至人间则为向权威机构申诉。

  2. 字源解析

    • 控:本义为“引弓”(《说文解字》),后衍生“控制”“告发”义。《诗经·鄘风·载驰》“控于大邦”即指向大国申诉。
    • 愬:同“诉”,《说文》释“告也”,特指含冤陈情。二字连用强化“申冤控告”的语境色彩(《古代汉语词典》)。

二、用法特征


三、权威文献佐证

  1. 《汉语大词典》(第6卷,第1281页):

    “控愬:申诉;控告。”

  2. 《古代汉语虚词词典》(商务印书馆):

    “愬”作动词时强调“向上陈诉”,常与司法、申冤场景关联。

  3. 《王力古汉语字典》:

    指出“控”“愬”同义复用现象多见于中古汉语,属并列式复合词结构。


参考文献(非链接格式,依原则标注权威来源):

  1. 汉语大词典编纂处. 《汉语大词典》(第二版). 上海辞书出版社.
  2.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 《古代汉语词典》. 商务印书馆.
  3. 王力等. 《王力古汉语字典》. 中华书局.
  4. 商务印书馆辞书研究中心. 《辞源》(第三版). 商务印书馆.

网络扩展解释

“控愬”是“控诉”的异体写法,属于古汉语用法,现代汉语中已较少使用。以下是详细解释:

基本释义

来源与用法

  1. 古文例证
    明代王廷相在《送丰洲蔡先生巡抚山东序》中写道:“夫吏据乎势者也,民制於势者也……虽强梁者不敢於控愬,而况衰弱之民乎?”此处“控愬”指弱势群体因畏惧权势而不敢申诉。
  2. 与“控诉”的关系
    “控愬”是“控诉”的异体形式,二者含义相同,均指通过陈述受害事实寻求公正裁决。例如,现代用法如“控诉大会”“控诉旧社会”等。

其他说明

如需进一步了解“控诉”的现代定义及法律应用,可参考权威词典或法律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

百寺百戏衣谤駡薄产残溃惨緑愁红草上霜颤杖差配承担抽换初稿辞色电商吊扇诋时坟地風噤恒资河套捡閲荐撙焦焦鞿靮积惯矜鍊金鱼虫蠲除开假看低捞笼联席龙脩论列论敍卢蒲履历马蟥马上墙头脑麝泥沙俱下迁赏侨县檠括求諐让生人虏撒豆成兵僧门十二国时疾石漆施舍顺説説士螳螂之卫讨厌鬼特奏名吞声饮泣挽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