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tomb]∶埋葬死人的地方;坟墓所在地
(2) [cemetery]∶供埋葬或建坟墓的地方
埋葬死人的地方;坟墓所在地。《警世通言·老门生三世报恩》:“ 蒯公 的公子 蒯敬共 与豪户 查 家争坟地疆界,嚷駡了一场。”《新华月报》1950年第3期:“没收地主土地及征收富农出租土地时,坟地及坟地上之树木一律保护不动。”
坟地,指专门用于埋葬逝者遗体的土地区域,是丧葬文化的重要载体。其含义可从以下角度阐释:
坟地(fén dì)指埋葬死人的地方,多指集中安葬的场所,常带有坟头或墓碑作为标记。该词强调土地的丧葬功能属性,区别于普通荒地或耕地。
来源:《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商务印书馆,2015年。
宗族纽带象征
传统坟地多按家族划分,体现血缘宗法制度。如《礼记·檀弓》载“葬也者,藏也;藏也者,欲人之弗得见也”,反映“入土为安”的伦理观。
来源:《礼记正义》中华书局点校本。
风水文化载体
古代称“阴宅”,选址讲究“龙脉”“砂水”格局。《葬书》云“气乘风则散,界水则止”,形成择地营葬的堪舆理论体系。
来源:郭璞《葬书》,收录于《四库全书·子部》。
来源:《国务院殡葬管理条例》第五章。
来源:《汉语大词典》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94年。
“坟地”指埋葬死人的地方,即坟墓集中所在的土地区域,以下是详细解释:
词义:
指用于安葬逝者的土地,通常包括单个或多个坟墓。例如《警世通言》提到“争坟地疆界”,说明坟地具有明确的边界属性。
近义词:
墓地、茔地(“茔”读作 yíng,与“坟地”同义,见的“茔地”解释),以及“坟场”等。
传统习俗:
在风水学中,坟地选址被认为影响家族运势。例如“看龙、察砂”等口诀,涉及地形、水流等因素。
法律与政策:
如提到,1950年我国曾规定“没收地主土地时,坟地及树木需保护”,反映其社会管理意义。
“坟地”既是安葬逝者的场所,也承载传统文化和社会规范。如需了解风水口诀等延伸内容,可参考相关文献。
百世之师八珍玉食边略楅室不点实惨结长生不老冲斥充益佌佌窜绝大老風陵福基勾引购诱龟焦还婴海中捞月皓翅宦贶诲示魂出甲乙丙丁急脚递精白鞠歌克壮狸首流匄笠泽翁隆敦拢总鸾舆凤驾緑玉懋戒末视拗却农本片断匹耦潜意识权士群竖屈然然纳扰柔散仙人善佞少纵即逝生姿首席思不出其位退潜限额香岑歇骄熹烂悉力熄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