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辞色的意思、辞色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辞色的解释

[one's speech and facial expression] 说的话和说话时的神态

辞色壮烈,众皆慨叹。——《晋书·祖逖传》

详细解释

(1).言辞和神色。《后汉书·独行传·陆续》:“ 续 虽见考苦毒,而辞色慷慨。”《晋书·祖逖传》:“﹝ 逖 ﹞中流击楫而誓曰:‘ 祖逖 不能清中原而復济者,有如 大江 !’辞色壮烈,众皆慨叹。” 宋 周煇 《清波杂志》卷十:“公厅上论职事,或未免厉辞色,若盃酒閒,詎可无和气以相接?” 清 沉复 《浮生六记·坎坷记愁》:“良久,司閽者曰:‘ 范爷 因公往 常州 去矣。’察其辞色,似有推托。”

(2).指温和的言语、态度。《魏书·崔游传》:“ 松柏 归款,引为主簿,稍以辞色6*诱之,兄弟俱至。”《续资治通鉴·宋太宗太平兴国八年》:“奏对之际,无不假以辞色,善恶兼听,未尝峻折之也。” 清 陈康祺 《燕下乡脞录》卷一:“侍阿哥书房讲读,严正恪勤,於中贵不假辞色。”

词语分解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回复:辞色汉语 快速查询。

专业解析

"辞色"是汉语中具有深厚文化意蕴的复合词,由"辞"与"色"两个语素构成。根据《汉语大词典》解释,该词包含两层含义:

一、语义构成解析 "辞"本义为诉讼文辞(《说文解字·辛部》),引申指语言表达;"色"原指面部气色(《说文解字·色部》),后指神态表情。二者结合形成互文关系,共同指向人际交往中的语言与非语言表达系统。

二、语用功能分析 在具体使用中,"辞色"既可指代整体交际态度,如《资治通鉴》载"辞色壮烈,众皆慨叹",也可特指特定情感倾向。据王力《古代汉语》研究,该词在文言文中常见于三种语境:

  1. 外交辞令(如《左传》记载的使节应对)
  2. 劝谏场景(如《史记》中大臣进谏的描写)
  3. 学术论辩(如《朱子语类》中的理学讨论)

三、古今用法差异 现代汉语中,"辞色"多保留在书面语体系,常见于"不假辞色""稍假辞色"等固定搭配。吕叔湘《现代汉语八百词》指出,当代使用场景主要集中于文学创作、时政评论及学术著作,相较于古代,其情感强度呈现弱化趋势。

四、认知语言学视角 李佐丰《古代汉语语法学》通过语料分析发现,"辞色"在句法结构中常作宾语,与"动""作""正"等动词搭配,构成"正其辞色"等使动用法,反映出古代社会对言语交际规范性的重视。

网络扩展解释

“辞色”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综合解析:

一、基本释义

“辞色”指言辞和说话时的神态,即通过语言表达和面部表情共同传递的态度或情感。例如《晋书·祖逖传》中“辞色壮烈,众皆慨叹”,即通过激昂的言辞和神态展现气概。

二、构成解析

三、用法与语境

  1. 中性描述:泛指说话时的表现,如“注意辞色”(指留意言辞和态度)。
  2. 特定搭配:
    • 不假辞色:指态度直接严厉,不加修饰,如“包拯峭直的禀性,不伪辞色悦人”;
    • 假以辞色:以温言语或态度对待,如古籍中“稍以辞色诱之”。

四、古籍用例

五、近义词与扩展

近义词如“辞气”(侧重语言表达),反义可理解为“声色俱厉”。现代应用中,该词多用于书面或正式场合,强调语言与神态的综合表现。

别人正在浏览...

罢黜表擢弼疑喘呼呼春禽赐乞大方之家呆里撒奸悼怆导航卫星得薄能鲜吊棒钓藤杜房对鍼杜学萼片二关否德贯率钱孤唳顾眺古鉩挥澣佳妙涧芳椒桂假涂京语极役狂风恶浪两阶连缘靡然乡风女纪赔价捧头鼠窜瞥列平房签押房轻婉青霞认识三番十纪石将军说客死愤谈评潭湫洮沬天部殄废填限同源异流雾縠武貔陷假小不平小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