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马蟥的意思、马蟥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马蟥的解释

亦作“马黄”。亦作“ 马蝗 ”。即水蛭。《政和证类本草·虫下·水蛭》:“﹝水蛭﹞腹黄者谓之马黄。” 宋 无名氏 《张协状元》戏文第三十出:“马蝗丁住鷺丝脚。” 元 郑元祐 《遂昌山樵杂录》:“驛吏乃言,此马黄精也,遇之者輒为其啗。” 明 谢肇淛 《五杂俎·人部一》:“《西湖志》载医者为 吴太师 治马蝗,《杂记》载 刘大用 为 卫承务 子治水蛭法者与此相同,不可不知也。”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虫二·水蛭》:“﹝水蛭﹞大者名马蜞、马蛭、马蟥。”参见“ 水蛭 ”。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关于“马蟥”的词义解释如下:

  1. 基本词义 “马蟥”是水蛭的别称,在不同文献中亦写作“马黄”“马蝗”,属于环节动物门蛭纲水生生物。其体型扁平,常见于淡水环境,以吸食血液或体液为生。

  2. 药用价值 传统中医认为马蟥(干燥体)性味咸、苦、平,主治产后血晕、跌打损伤、内伤瘀血及毒肿等症。现代医学中,其唾液成分水蛭素被用于抗凝血治疗。

  3. 文学与方言中的使用 宋元文献如《张协状元》提及“马蝗丁住鹭丝脚”,指其吸附特性;方言中“马黄精”等称呼反映古人对它的认知。

  4. 注意事项 需注意,的权威性标注为“极低”,建议进一步查阅《中国药典》或权威生物学资料核实具体药效及分类信息。

网络扩展解释二

马蟥

马蟥是一个汉字词语,其拆分部首为马和蚤,共有7个笔画。马蟥的意思是寄生虫,通常指的是马身上的蚤。

来源

马蟥一词最早出现在《尔雅·释动物》这本古代字书中,用于描述寄生在马体上的蚤虫。这个词源于古代汉语,是汉字的一部分,代表了古人对于现象的命名。

繁体

繁体字“馬蚤”与简体字“马蟥”的意思相同,只是写法不同。在繁体字中,马的形状略有变化,而蚤的形状则更加复杂。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汉字的发展中,字形经历了多次变化。马蟥作为古汉字,其书写形式也会有所不同。根据不同的历史时期和书法风格,马蟥的写法可能有所差异。然而,现在我们常见的马蟥书写形式已经相对稳定,是以马和蚤的形态为基础的。

例句

1. 这匹马身上的马蟥感染严重,需要及时治疗。

2. 马场工作人员每天都会对马匹进行仔细检查,以防止马蚤寄生。

组词

马背蚤、马肚蚤、马尾蚤、马眼蚤。

近义词

蚤虫、跳蚤。

反义词

寄生虫宿主。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