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论列的意思、论列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论列的解释

(1).一一论述。《荀子·王霸》:“相者,论列百官之长,要百事之听。” 宋 王禹偁 《黄州谢上表》:“既不曾上殿求见天颜,又不曾拜章论列时事。” 孙犁 《秀露集·耕堂读书记(一)》:“论列了当代作家,谈到各种文章体裁。”

(2).指言官上书检举弹劾。《旧唐书·孔戣传》:“时 吐突承璀 以出军无功,諫官论列,坐 希光 事出为 淮南 监军。”《朱子语类》卷一三一:“ 魏公 何故亦尝论列 李丞相 ?” 清 朱克敬 《瞑庵杂识》卷一:“庚申之变,寇在国门,犹务为秘密,廷臣偶有论列,则必詰其闻自何处,得自何人。”

(3).议论的范围。《读书》1983年第9期:“如果无文,首先就不是文人,有行无行,不在论列。”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论列"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以从字面和引申义两方面理解:

  1. 字面义与核心含义:

    • 论 (lùn): 议论、评述、分析、说明。
    • 列 (liè): 排列、陈列、列举、序列。
    • 合义: 将事物或观点有条理地、系统地排列出来并进行议论、评述或说明。核心在于有条理地陈述、分析和议论。
  2. 引申义与常见用法:

    • 系统论述: 指对某个问题、观点或情况进行全面、有条理的分析、阐述和议论。这是其最核心的引申义。例如:“他在报告中详细论列了当前经济形势的利弊。”
    • 列举并评议: 指将相关事项一一列举出来,并逐一进行评论或议论。例如:“委员们在会上论列了各项提案的可行性。”
    • (古义)在朝堂上陈述意见、弹劾检举: 在古代文献中,“论列”常特指向君主或朝廷上书,条列事实或意见进行陈述,有时带有检举、弹劾的意味。例如:“御史论列其罪状。”

“论列”一词强调的是一种有条理、有次序地进行陈述、分析和议论的行为或过程。它既包含“列”(条列、陈列)的形式,也包含“论”(议论、评述)的内容。在现代汉语中,多用于正式场合,指对问题、观点、事项等进行系统性的阐述和分析。

参考来源:

网络扩展解释

“论列”是一个汉语词汇,具有多重含义,具体解释如下:

一、基本含义

  1. 一一论述
    指对事物或观点进行详细、系统的阐述。

    • 出处:《荀子·王霸》提到“论列百官之长”,指宰相需全面评述官员职责。
    • 现代用例:孙犁在《耕堂读书记》中“论列了当代作家”,即系统分析作家作品。
  2. 检举弹劾
    特指古代官员上书揭发或弹劾他人。

    • 历史背景:《旧唐书》记载谏官通过“论列”检举吐突承璀的失职行为。
    • 其他文献:《朱子语类》提到魏公曾“论列李丞相”,即对权臣提出弹劾。
  3. 议论的范围
    指讨论所涉及的内容或界限。

    • 示例:《读书》杂志曾用“不在论列”表示某些行为不在讨论范围内。

二、用法与例句


三、补充说明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古籍原文或现代用例,可参考沪江在线词典及查字典的详细释义。

别人正在浏览...

拗折颁首北朔别字常候长沙会战产马超然象外陈述句嗔心痤雎当店蹈蹂磴磴齿齿登锋陷阵灯笼扼捥藩戚俯听汗喘豪魁堠子花鬟回肠荡气阍役建功立业僭赏贱生健水解政即刻鯨波鱷浪金坑阔辟劳形苦心沥胆抽肠履霜满洲面斥灭火弭帖评分气决泉达轻乔肉头删定曹折钗股射亭赦宥世凡疏爵説不着题刻同寝退寻畏刀避箭温耎象棋萧耗孝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