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府的意思、孔府的详细解释
孔府的解释
孔子 后裔直系子孙“衍圣公”的住宅,在 山东 曲阜 市。 宋 宝元 间建立府第, 明 嘉靖 年间重修。内有仪门、大堂、二堂、三堂、六厅、前后堂楼、花园、假山等建筑,是非常宏伟的建筑群,占地十六万平方米。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词语分解
- 孔的解释 孔 ǒ 小洞,窟窿:孔穴。孔眼。孔洞。孔方兄(指钱,因旧时的铜钱有方形的孔,恢谐含鄙意)。 很:孔急。孔武有力。 量词,用于窑洞:一孔土窑。 姓。 笔画数:; 部首:子; 笔顺编号:
- 府的解释 府 ǔ 储藏文书或财物的地方:府库。天府。 旧时封建贵族和官僚的主宅,泛指一般人的住宅:府邸。府第。王府。府上。 中国唐代至清代的行政区域名,等级在县和省之间:开封府。府尹。府治。府试。首府。 国家行
专业解析
孔府是中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嫡系后裔的世袭宅邸,又称"衍圣公府",位于山东省曲阜市。作为儒家文化核心载体,其名称由"孔氏府邸"简称演变而来,具有以下三方面释义:
一、历史建制
孔府始建于宋代(1038年),经明清两代扩建形成现存规模,占地面积约240亩。作为封建王朝敕造的贵族府第,承载着历代帝王尊儒重道的政治象征。现存建筑群包含官衙、内宅、书院等480间房屋,完整保留了明清两代的营造法式。
二、建筑规制
主体建筑分中、东、西三路布局,中路为官衙区,设有大堂、二堂、三堂处理公务;东路为家庙与作坊;西路为学馆与会客庭院。这种"前朝后寝"的格局,体现着"诗礼传家"的治家理念。府内存有自明嘉靖年间至民国时期的档案文书9000余卷,2003年入选《世界记忆遗产名录》。
三、文化象征
作为孔子嫡裔世居地,孔府保存着十万余件文物,涵盖青铜礼器、明清衣冠、典籍文书等类型。其中元代的"五体投本"奏折、明代的《孔子圣迹图》等珍品,实证着儒家礼乐文明的传承脉络。2015年国家文物局将其列为全国首批儒家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示范基地。
网络扩展解释
孔府,又称衍圣公府,是孔子嫡系后裔世代居住的官邸与私宅,位于山东省曲阜市孔庙东侧,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等级最高的贵族庄园之一。以下为详细解释:
1.地理位置与别称
- 位置:坐落于曲阜城内,与孔庙毗邻,形成“庙宅合一”的格局。
- 别称:因孔子嫡长孙世袭“衍圣公”爵位,故称“衍圣公府”,简称孔府。
2.历史沿革
- 起源:汉代起,孔子后裔开始在此居住;北宋宝元年间(1038年)正式建立府第,明代嘉靖年间大规模重修。
- 发展:明清时期达到鼎盛,成为兼具官衙与私宅功能的建筑群,占地约16万平方米(一说240亩),现存建筑多为明清遗存。
3.建筑结构与布局
- 规模:九进院落,分东、中、西三路,共有厅堂楼阁463间。
- 布局特点:
- 中路:主体部分,前为官衙(大堂、二堂、三堂),后为内宅(前上房、后堂楼),最后为私家花园。
- 东路(东学):含家庙、慕恩堂等祭祀建筑;
- 西路(西学):设红萼轩、忠恕堂等文人雅集场所。
- 特色细节:府内门匾“圣府”为纪晓岚题写,门柱对联“与国咸休安富尊荣公府第,同天并老文章道德圣人家”亦出自其手。
4.文化地位与功能
- 政治象征:衍圣公为历代帝王钦封的一品大员,负责管理孔庙祭祀及孔氏族务,彰显儒家思想的官方地位。
- 文物价值:藏有大量珍贵文物,如明清档案、礼器等,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与孔庙、孔林合称“三孔”,列入世界文化遗产。
- 社会活动:明清时期府内常设戏班,演出昆曲、徽调等戏曲,反映贵族文化生活。
5.现代意义
- 旅游开放:现为5A级景区,游客可参观官衙、内宅、花园等区域,感受儒家文化传承。
- 学术研究:建筑布局与文物为研究中国古代宗法制度、贵族生活提供重要实物资料。
若需更完整信息,可参考曲阜市文物局官网或《曲阜孔府建筑研究》等专著。
别人正在浏览...
謷然宝烧鬓顔昌歜谄上抑下炊灼储祉澹生堂黮黤丢开东郭二次多项式法航法挥騑辔丰肥丰劲概图赶速赓唱怪说孤独矜寡骨朵子直涵盖诃佛骂祖杰什具僚菌桂铿然隆隆卖访目眹拟伦平流层辟强批审蜣蜋转丸秦艽穷滴滴穷幽极微崎倾人俗日没处天子士臣始末原由说辞四通五达诵呪瘫风挑么挑六庭兽投鞭断流抟据突变突异望江亭嵬嶪无平不颇羡爱闲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