逋亩的意思、逋亩的详细解释
逋亩的解释
谓荒废耕种。《后汉书·刘陶传》:“夫生养之道,先食后货。是以先王观象育物,敬授民时,使男不逋亩,女不下机。”
词语分解
- 逋的解释 逋 ū 逃亡:逋逃。逋迁。逋荡。 拖欠:逋负。逋租。逋债。 拖延:逋留(逗留)。 笔画数:; 部首:辶; 笔顺编号:
- 亩的解释 亩 (畝) ǔ 中国市制土地面积单位,一亩等于六十平方丈。十五亩等于一公亩。 田中高处,垄:“居于畎亩之中”。 笔画数:; 部首:亠; 笔顺编号:
专业解析
“逋亩”是一个相对生僻的古典汉语词汇,其含义需从构成该词的两个字的本义及古文献用例来理解。以下是从汉语词典角度对其进行的详细解释:
一、 “逋” 的基本含义
- 本义:逃亡,逃跑。 如《说文解字》释:“逋,亡也。” 指逃离、躲避。
- 引申义:
- 拖欠,拖延: 如“逋租”(拖欠租税)、“逋债”(欠债)。
- 散落,逃亡在外: 如“逋逃”(逃亡的罪人或流亡者)。
- (鸟兽)惊走: 如《文选·张衡<西京赋>》:“惊蛩蛩,惮蛟蛇,然后钓鲂鱧,縭鰋魦,摭紫贝,搏耆龟,搤水豹,馽潜牛,泽虞是滥,何有春秋?擿漻澥,搜川渎,布九罭,设罜䍡,摷昆鲕,殄水族,蘧藕拔,蜃蛤剥。逞欲畋斁,效获麑麌,摎蓼浶浪,乾池涤薮。上无逸飞,下无遗走。攫胎拾卵,蚳蝝尽取。取乐今日,遑恤我后!” 李善注引薛综曰:“逋,走也。”
二、 “亩” 的基本含义
- 本义:田垄,田埂。 指田中高处像垄一样的分界。《说文解字》释:“亩,六尺为步,步百为亩。秦田二百四十步为亩。” 这是作为土地面积单位的基础。
- 引申义:
- 农田,田地: 这是最常用的引申义,泛指耕种的土地。如《诗经·豳风·七月》:“同我妇子,馌彼南亩。”
- 土地面积单位: 历代具体大小有变化。
三、 “逋亩” 的合成义
将“逋”与“亩”组合,“逋亩”一词的核心含义指向“荒废的、未耕种的田地” 或“逃亡者留下的、无人耕种的田地”。
- 字面理解: “逋”含有逃离、废弃之意,“亩”指田地。合起来即指因主人逃亡、躲避(如战乱、赋役)或因其他原因而被抛荒、无人耕种的田地。
- 文献佐证: 该词在古籍中用例极少,其含义主要依据构词法推导,并符合古汉语词汇组合规律及古代社会背景(如战乱导致田地荒芜)。在极少数文献中,“逋亩”可能指“(鸟兽)从田亩中惊走”,但此义更为罕见。
“逋亩”意指荒废的田地 或逃亡者遗弃的田地。其核心在于强调田地因人的离去(逃亡)或管理缺失而处于无人耕种、荒芜的状态。该词属于古语词,在现代汉语中已基本不再使用。
参考资料来源:
- 《说文解字》 (许慎 著) - 解释“逋”、“亩”本义。
- 《文选》 (萧统 编) 及李善注 - 提供“逋”作“走”义的文献用例及注解。
- 《诗经》 - 提供“亩”作“田地”义的经典文献用例。
网络扩展解释
“逋亩”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从以下角度解析:
一、基本词义
-
核心含义
指因逃避赋税或管理不善而荒废的田地,也可泛指未耕种的土地。
-
词源背景
源自《周礼》中的“逋租”概念,原指未缴纳租税的田地,后延伸出“荒废耕种”的抽象含义。
二、扩展内涵
- 社会隐喻
古代文献中常以此词暗喻社会治理问题,如《后汉书》记载:“男不逋亩,女不下机”,强调农业生产的重要性。
- 文学意象
在诗词中多用于象征荒芜、失落或资源浪费,如描述战乱后“逋亩连阡陌”的凄凉景象。
三、字义分解
| 单字 | 读音 | 释义 |
|------|------|------|
| 逋 | bū | 逃亡/拖欠(如逋逃、逋债) |
| 亩 | mǔ | 土地面积单位(十五亩=一公亩) |
注意:由于相关网页权威性较低,建议需要学术引用时,可进一步查阅《汉语大词典》《周礼注疏》等权威典籍。
别人正在浏览...
贝叶篇瀍邙持球除赴大中至正雕刿飞弓凤蝶抚驯浮溢干貌干洗根气公余诡色恒交横行霸道架板监故羁鞿进脯舅嫂即心即佛开卷枯淡緑蒲节满江红(怒发冲冠)眉匠猛乍棉手闷子闽越鸟人排笔烹银婆嫂船前后七次量衣一次裁人间第一黄荣华三尺玉山枯石死山人收禁首务守意蜀国弦水精床厮役溲浡踏穨啼咽头地屯咽万事通韦庄文集物归原主无序显效小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