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候人的意思、候人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候人的解释

(1).古代掌管整治道路稽查姦盗,或迎送宾客的官员。《诗·曹风·候人》:“彼候人兮,何戈与祋。”《周礼·夏官·司马》:“候人各掌其方之道治与其禁令。” 郑玄 注:“道治,治道也……禁令,备姦寇也。”《左传·宣公十二年》:“今 郑 不率,寡君使羣臣问诸 郑 ,岂敢辱候人?”《国语·周语中》:“敌国宾至……行理以节逆之,候人为导。” 韦昭 注:“道宾至於朝,出送之於境也。”

(2).斥候。军中侦伺敌情者。《管子·侈靡》:“候人不可重也。” 郭沫若 等集校:“重,亦‘动’字,古金文以童、重为‘动’。‘候人不可动’者言斥候之人不可擅离其岗位。” 唐 张九龄 《敕北庭经略使盖嘉运书》:“近勅彼军与 天山 计会,当审观事势,远著候人。”《金史·太祖纪》:“ 辽懿州 节度使 刘宏 以户三千并 辽 候人来降。”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候人"一词在汉语中主要有以下两层详细含义,结合权威辞书及典籍记载解释如下:

一、古代官职名称

指古代掌管道路迎送宾客、稽查奸盗的专职官吏。此义项源于先秦典籍:

  1. 《周礼·夏官·候人》:明确记载"候人"为周代官职,职责是"各掌其方之道治与其禁令",负责在道路要津接待诸侯使者、查验符节、维护治安。其编制为"上士六人,下士十有二人"等。
  2. 《诗经·曹风·候人》:毛传注解说:"候人,道路送迎宾客者",印证了其迎送职能。诗中"彼候人兮,何戈与祋"的描述,表明其携带武器执行稽查任务。
  3. 《国语·周语中》:提到"候人为导",说明其兼具引导宾客的职责,属于礼仪性官职。

二、现代常用词义

指等候、守候某人的人,强调"等待"的行为主体:

  1. 《汉语大词典》(商务印书馆):释义为"等候的人",如"机场出口站满了候人的家属"。
  2.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明确标注其现代用法为名词,指"等候别人的人",例如"他作为候人,在车站等了整整三小时"。
  3. 语用场景:多用于描述在特定地点(如车站、机场、约会地点)主动等待他人到来的个体或群体,隐含期待、守时的意味。

补充说明

需注意区分"候人"与"候诊人""候车人"等复合词:前者强调等待特定对象(人),后者侧重等待某项服务(事)。其古义在现代汉语中已罕用,现存文献及日常表达多取"等候者"之义。


典籍参考来源:

  1. 《周礼注疏》(中华书局点校本)
  2. 《毛诗正义》(上海古籍出版社)
  3. 《国语译注》(上海古籍出版社)
  4. 《汉语大词典》(汉语大词典出版社)
  5.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商务印书馆)

网络扩展解释

“候人”是古代汉语中的复合词,其含义在不同文献中有所延伸,主要包含以下两类解释:

一、官职名称

  1. 职责范围
    指古代掌管整治道路、稽查奸盗及迎送宾客的低级官吏。这一含义最早见于《诗经·曹风·候人》:“彼候人兮,何戈与祋”,描述其手持武器(戈与祋)在道路值守的形象。
    《周礼·夏官·司马》进一步明确其职能:“候人各掌其方之道治与其禁令”,郑玄注“道治”为维护道路秩序,“禁令”为防备奸寇。

  2. 社会地位
    属于基层官职,常被用于文学对比。如《左传·宣公十二年》提到诸侯国交往时“候人为导”,《国语》亦记载其负责引导外宾。而《诗经·候人》中“三百赤芾”的描写,则通过对比候人的辛劳与贵族享乐,暗含讽刺。


二、军事职能

在部分文献中,“候人”亦指军中斥候,即侦察敌情的士兵。例如:


补充说明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文献例句或诗歌赏析,可参考《汉语大词典》《重编国语辞典》等工具书,或查阅《诗经》《周礼》相关注释。

别人正在浏览...

爆破保正碑拓步辇采生折割才谞草架淳熬绰号出押翠气粗论窦锦度过犯谏肥田草分春锋锷風行一世丰妍扶挈怪错古文经哈哄哄皓洁黄苇火鼓见爱艰苦创业井鱼鸡犬不闻看死克捷浪华襕袍量力而行恋枕离乡别井炉櫜匿伏昵侍攀连倾侧拳握鹊笑鸠舞诜桂师旅石套首倡暑魃滖灖泰吕腾口龆稚剔亮投酒颓顿污名衔璧闲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