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十二属的意思、十二属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十二属的解释

(1).古代以十二种动物配十二支,作为人的生年相属,也称“十二生肖”。 汉 王充 《论衡·物势》、 蔡邕 《月令问答》已有此说, 南朝 陈 沉炯 有《十二属》诗。 五代 徐夤 《鸡》诗:“名参十二属,花入羽毛深。” 明 杨慎 《艺林伐山·十二属》:“子鼠、丑牛,十二属之説, 朱子 谓不知所始,余以为此天地自然之理,非人能为也。”参见“ 十二相属 ”。

(2).人体的十二个部位。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十二属(又称“十二生肖”)是中国传统民俗文化中用于纪年、纪时的符号系统,以十二种动物对应十二地支,形成固定的循环序列。以下是基于权威汉语词典及文献的详细解释:


一、基本定义

十二属指代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共十二种动物,分别配属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用于标记年份与时辰。

来源:

《汉语大词典》定义其为“古人以十二种动物配十二支,作为人的生年属相”。

《辞源》补充说明其“始于东汉,用以纪年,后推及生辰”。


二、别称与关联概念

  1. 十二生肖:民间通用称谓,强调动物象征(如《现代汉语词典》)。
  2. 十二禽:古文献中的雅称(《论衡·物势篇》)。
  3. 属相:个人出生年份对应的动物符号(《中国民俗学词典》)。

三、排列顺序与地支对应

地支
动物

依据:东汉王充《论衡》记载“寅木也,其禽虎……亥水也,其禽豕”,奠定配对基础。


四、历史渊源

  1. 起源:
    • 战国晚期已出现干支纪年,动物配地支的体系成型于汉代(《睡虎地秦简》《放马滩秦简》)。
    • 东汉《论衡》首次系统描述十二兽与地支关系。
  2. 定型:
    • 南北朝时期普遍用于纪年,隋唐后融入命理、婚俗等领域(《周书》《唐书》)。

五、民俗应用

  1. 本命年:出生属相年被认为需趋吉避凶(《中华风俗志》)。
  2. 属相婚配:民间通过生肖相合/相冲判断婚姻吉凶(如“六合”“六冲”)。
  3. 文化象征:文学、艺术中常以生肖喻人(如“龙马精神”“鼠目寸光”)。

权威参考来源:

网络扩展解释

“十二属”一词在不同语境中有两种主要解释,具体如下:

一、作为「十二生肖」的别称(主要含义)

  1. 基本概念
    “十二属”指代中国传统的十二生肖,即用十二种动物对应十二地支来标记年份和人的属相。其配对关系为:
    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

  2. 历史渊源

    • 最早可追溯至汉代文献,如王充《论衡·物势》和蔡邕《月令问答》已有相关记载。
    • 南朝陈代沈炯创作《十二属》诗,进一步推动了这一概念的普及。
  3. 文化功能
    用于纪年、推算年龄,并蕴含对性格与命运的象征意义。例如:

    • 鼠象征机敏灵活(参考民间文化中的寓意)。
    • 牛代表勤劳踏实,龙象征权力与祥瑞。

二、指「人体的十二个部位」(特殊含义)

《说文解字》中“体,总十二属也”提到另一种解释,将人体分为十二个部位:


“十二属”需根据上下文判断具体含义:

  1. 主流用法:等同于十二生肖,用于民俗纪年与文化象征。
  2. 古籍释义:在特定文献(如《说文解字》)中特指人体结构。

如需了解生肖的详细寓意或历史演变,可参考《论衡》《月令问答》等典籍或民俗研究资料。

别人正在浏览...

摆搭版图豹襦八州脖项不敷仓琅车贷斥责冲帝愁勤锤子皴法寸进鹾院戴帻担缠德绥雕轸堵立讹弊焚烧负哺附抄感奋刚謇感泣膏炉割欢个体鼓风过舌画理皇机济度结了鸟九叩礼极往知来口干舌燥潜精起趋羣毛燃萁之敏日间山崩地裂山魈深耕易耨沈辜慎固社燕失支脱节授手寿头模子书削腾羞填还通好玮博伪体相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