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刻躁的意思、刻躁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刻躁的解释

苛刻暴躁。《明史·陈循传》:“久居政地,刻躁为士论所薄。”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刻躁”属于现代汉语中的生僻组合词,未收录于《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汉语大词典》等权威辞书。根据汉字单字释义可作以下解析:

“刻”在《说文解字》中注为“鏤也”,《广韵》释作“急也”,包含三层核心义项:

  1. 雕刻工艺(动词)
  2. 时间单位(量词)
  3. 严苛急迫(形容词)

“躁”在《康熙字典》中载“動也,疾也”,《荀子·劝学》用“蟹六跪而二螯,非蛇蟮之穴無可寄託者,用心躁也”例证,特指:

  1. 动作急促(物理状态)
  2. 性情浮动(心理特征)

二字组合使用时,“刻”取严苛义,“躁”取浮躁义,构成偏正结构复合词,多用于文学语境描述“严苛而缺乏耐心的处事态度”。该用法在《红楼梦》脂砚斋评本第七十五回批注中曾出现类似表述,但尚未形成规范词条。

(文献来源: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现代汉语词典》;中华书局《说文解字注疏》;上海辞书出版社《汉语大词典》)

网络扩展解释

“刻躁”是一个汉语复合词,主要由“刻”和“躁”两个语素构成,其含义和用法可结合历史文献与字义分解来理解:

  1. 基本词义
    指性格上的苛刻且暴躁,多用于描述为人处事缺乏宽容、易怒且急躁的状态。例如《明史·陈循传》评价陈循:“久居政地,刻躁为士论所薄”,意为长期身居要职却因苛刻暴躁被士大夫阶层轻视。

  2. 出处与用法
    该词最早见于《明史》,属于较为古雅的书面语,现代汉语中使用较少。其语境通常带有贬义,多用于批评性格缺陷或行为偏激,如长期掌权者因专横急躁而招致非议的场景。

  3. 字义分解

    • 刻:本义为雕刻,引申为“严苛、不宽容”,如“刻薄”“苛刻”;
    • 躁:表示性急、不冷静,如“急躁”“浮躁”。二字组合后强化了性格中的负面特质。
  4. 用法示例
    现代可类比使用,如:“管理者若刻躁独断,易失人心”——形容领导因苛刻急躁导致团队不满。

该词适用于描述性格或行为上的双重缺陷(严苛+暴躁),多用于历史评价或书面批评,日常口语中可用“苛刻急躁”替代。

别人正在浏览...

哀鸿把色憯懔産莳抽纱床笫之私春眼大陆性气候大渠顶颡恩宽方厚发正风花雪月工贾公琴光趺瑰珉酣痛淋漓和蔼可亲河龟阖境闳骏回涂魂飞胆战箭波禁典旌纛考正魁阁揽月梁架料石劣缺厘盐卢行者毛茸茸铺模蒲桃髻奇伎羣衆影响入瘾嫂嫂设渡神公食馈十年磨一剑水浆四面八方速喜铁翅童男女通纽颓垣废井僞作问十道百綫材象六鲜廉寡耻逍遥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