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陪侍警卫皇帝。《旧唐书·李密传》:“自昏主嗣位,每岁行幸,南北巡狩,东西征伐。至如 浩亹 陪蹕, 东都 守固, 閿乡 野战, 鴈门 解围。自外征夫,不可胜纪,既立功勋,须酬官爵。”
“陪跸”是一个汉语词汇,主要出现在古代文献中,其含义和使用场景如下:
指陪侍并警卫皇帝,尤其在帝王出行、巡狩或征伐时,官员随行负责安全护卫和礼仪陪同。该词由“陪”和“跸”两部分组成:
《旧唐书·李密传》中记载:“自昏主嗣位,每岁行幸……浩亹陪蹕,东都守固”,描述了帝王巡游时臣子随行护卫的情景。
多用于描述古代官员在皇帝出巡、征战或驻留期间的职责,包含安全护卫与礼仪性陪同,属于特定历史背景下的职务行为。
该词强调古代君臣关系中的从属性和职责,现代汉语中已不常用,多见于历史文献或古典文学研究。
《陪跸》是一个汉语词汇,既为动词又为名词,意为陪同皇帝或高官进行巡视、游览、视察等活动。这个词的拆分部首为⻊(走)和贝(财富),共有15个笔画。
《陪跸》一词源自中国古代官员行军时的仪式。当时,皇帝或高官要出巡时,会邀请一些重要官员或亲信伴随左右,以展示威权和尊贵。这种陪同的行为被称为《陪跸》。
在繁体字中,《陪跸》的写法为「陪謁」。这个词在繁体字中保留了原本的意义和写法,只是采用了不同的字形。
在古代汉字写法中,可以用「陪詈」来代替现代简化字「陪跸」。两种写法的意义相同,只是字形不同。
以下是一些关于《陪跸》的例句:
1. 皇帝出巡时,大臣们纷纷陪跸,以显示他们的忠诚。
2. 官员们争相请缨,希望能有机会陪跸,以获得皇帝的嘉奖。
3. 她被选为陪跸的官员之一,这对她来说是一种荣耀。
相关组词:陪同、陪伴、陪同、陪座、陪同出行。
近义词:随行、随从、随侍。
反义词:孤军、独行、独自。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