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七情的意思、七情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七情的解释

[seven emotions] 中医指喜、怒、忧、思、悲、恐、惊等七种情志活动,这些活动过于强烈、持久或失调,可引起脏腑气血功能失调而致病

详细解释

(1).人的七种感情或情绪。(1)指喜、怒、哀、惧、爱、恶、欲。《礼记·礼运》:“何谓七情?喜、怒、哀、惧、爱、恶、欲,七者弗学而能。”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明诗》:“人禀七情,应物斯感。” 景耀月 《己酉正月三去祖国舍弟太素踰河送别愀然赋此》诗:“七情不可辨,五内正如焚。” 冰心 《往事二》四:“颊上流着的清泪,只是眼眶里的一种压迫,不是从七情中的任一情来的。”(2)中医指喜、怒、忧、思、悲、恐、惊。《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痈疽总论歌》:“外因六淫八风感,内因六欲共七情。”注:“喜过伤心,怒过伤肝,思过伤脾,悲过伤肺,恐过伤肾,忧久则气结,卒惊则气缩,凡此七情为病,亦属内因。” 清 袁于令 《西楼记·之任》:“贤郎病在七情,三焦火多时上升。”

(2).中医指药物的七种本性。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序例上·神农本草经名例》:“药有七情:独行者,单方不用辅也;相须者,同类不可离也,如人参、甘草、蘗、知母之类;相使者,我之佐使也;相恶者,夺我之能也;相畏者,受彼之制也;相反者,两不相合也;相杀者,制彼之毒也。”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七情是汉语中表述人类基本情感状态的核心概念,最早可追溯至先秦儒家典籍《礼记·礼运》:“何谓人情?喜、怒、哀、惧、爱、恶、欲,七者弗学而能。”这一原始定义奠定了七情作为先天本能情感的理论基础。

在汉语词义演变过程中,七情的具体指代随学科领域产生分化。中医学典籍《黄帝内经》将其规范为“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志活动,强调情绪过度引发的脏腑失衡。这种医学化阐释使七情成为中医病因学说的核心概念。

现代汉语词典学领域,《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将七情明确界定为“喜、怒、哀、惧、爱、恶、欲”七种基本情感,继承儒家传统的同时,着重强调其作为人类共性心理反应的特性。该定义被《辞海》《中国大百科全书》等权威工具书采纳,成为标准释义。

跨学科研究显示,七情概念在心理学领域与保罗·艾克曼提出的六大基本情绪理论存在对应关系,这种文化概念与科学研究的契合性,印证了中国传统情感分类的认知价值。

网络扩展解释

“七情”是中国传统文化和中医理论中的重要概念,主要包含以下层面的含义:

一、基本定义

七情指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基本情绪,是人类对外界事物的自然情感反应。这一概念在中医、儒家、佛教等不同体系中均有涉及,但具体分类略有差异:


二、中医理论中的核心解读

  1. 生理与病理的双重性

    • 正常情况下,七情是人体适应外界的精神活动,不会致病。
    • 若情绪过度强烈、持续过久或突然爆发,则会导致脏腑气血失调,成为致病因素(即“内伤七情”)。例如“喜伤心,怒伤肝,忧伤肺,思伤脾,恐伤肾”。
  2. 与脏腑的对应关系
    中医认为七情与五脏精气直接关联,称为“五志”:

    • 喜属心,怒属肝,思属脾,忧属肺,恐属肾。
  3. 致病机制
    七情过激会引发气机紊乱,如《素问》所述:“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思则气结”。


三、其他文化语境中的延伸


附:中药学的“七情”

在中药理论中,“七情”还指药物配伍的七种关系(单行、相须等),与情绪概念无关。用户若需此部分解释,可进一步说明。

别人正在浏览...

跋足标鹄波幅不朗朗簿历财用初始出自餈筒蹉过刀镰倒指垫背雕琢防御机制封邑富谦刮宫规卸昏朦讲定坚决交结脚头乱交倚惊逐近客镌刻具叙居重驭轻开张槺梁恐喝快心蜡凤量度两翼列壤木钟淖汙抛嚲輣车愆怠栖旅穷兵极武蛩蛩駏驉劬精狨鞯睿龄时丰戍楼私诚塌翅贪忮通语图穷匕现晚晚吴石闲天校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