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犹世范。 南朝 宋 谢灵运 《山居赋》:“国史以载前纪,家传以申世模。” 唐 柳宗元 《箕子碑》:“时詘而伸,卒为世模。”
“世模”是一个汉语词汇,主要用于古代文献中,以下是其详细解释:
“世模”意为“世间的典范”或“世代效仿的榜样”,强调在道德、学问、行为等方面具有示范作用的人物或准则。该词由“世”(指世界、世代)和“模”(指规范、榜样)组成,结构简洁但内涵深厚。
经典文献引用
语境意义
多用于形容历史人物或家族传统中的典范,如贤臣、名士等,强调其行为对后世的教化作用。
若需进一步了解古代文献中的具体用例,可参考《礼记》《山居赋》等原文,或查阅权威词典如沪江在线词典。
《世模》是一个汉字词语,具有形容词性质,表示人或事物具有世俗、世界中常见的模样、模式或模型。它可以用来形容人的外貌、举止、行为等方面,也可以用来形容事物的形状、结构、方式等方面。
《世模》的部首是“一”字旁,代表的意义是一个。它的总笔画数是13画。
《世模》这个词的来源比较复杂,它是由两个古代汉字组合而成。其中,“世”字是指世界、社会,表示广泛、普遍的意思;“模”字则表示模样、模式,表示事物的样子。因此,“世模”就是指人或事物常见的模样或模式。
《世模》的繁体字为「世模」。
在古时候,汉字的写法有所不同。以《世模》为例,它的繁体字是「世模」,而在古代的写法中,可能会存在一些变化。例如,「世」字的古代写法「丗」是由左右两个竖笔构成,「模」字的古代写法「襪」是由衣字旁和木字旁组成。这些写法的变化主要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和书写形式的演变而产生的。
1. 他的穿着世模大方,给人留下了良好的第一印象。
2. 这个建筑的外观设计很有特色,与传统的世模不同。
3. 小说中的人物形象被塑造得栩栩如生,完美地展现了世模。
1. 世俗模样
2. 模拟世界
3. 模式世界
4. 世界模型
5. 典型世模
1. 世俗
2. 常态
3. 典型
4. 标准
5. 范式
1. 异样
2. 独特
3. 非凡
4. 特异
5. 人物化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