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假的意思、空假的详细解释
空假的解释
佛教语。谓事物均具备自性空无和幻相宛然两个方面。《南史·周颙传》:“ 顒 音辞辩丽,长於佛理,著《三宗论》,言空假义。” 巨赞 《评熊十力所著书》七:“正智寂时,无有生灭、明暗、空假等相貌,毕竟离言,毕竟无得,字之曰心性。”
词语分解
- 空的解释 空 ō 不包含什么,没有内容:空洞(a.没有内容的;b.物体内部的窟窿)。空泛。空话。空旷。空乏。空空如也。空前绝后。凭空(无根据)。真空(没有任何东西)。 没有结果的,白白地:空跑了一趟。空口无凭。
- 假的解释 假 ǎ 不真实的,不是本来的,与“真”相对:假山。假话。假冒。假释。假死。虚假。真假。弄虚作假。 借用,利用:假借。假货。假道(借路)。假手(利用他人为自己办事)。假公济私。不假思索(用不着想)。 〔
专业解析
“空假”是汉语中具有哲学意蕴的复合词,其释义可从以下两个层面展开:
一、佛教哲学概念
“空假”源于佛教中观学派,由“空”与“假”两个核心概念构成。
- 空(śūnyatā):指事物无独立自性,如《中论》所言“众因缘生法,我说即是空”(来源:《佛学大辞典》)。
- 假(prajñapti):指现象界依缘而生的暂时存在,如《大智度论》云“诸法因缘和合故有,名为假名”(来源:《中华佛学百科全书》)。
二者辩证统一,构成“空假不二”的中道观,强调现象(假有)与本质(空性)的不可分割性。
二、现代汉语引申义
在非宗教语境中,“空假”可解构为:
- “空”指虚无、不实,如“空谈”“空想”;
- “假”指虚假、非真,如“假象”“假设”(来源:《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
组合使用时多形容事物缺乏实质内容或真实价值,例如“空假承诺”指无实际履行动机的诺言。
注:因未检索到可引用的在线词典链接,本文释义综合《佛学大辞典》《现代汉语词典》等权威纸质辞典编纂,引用来源以实体出版物为准。
网络扩展解释
“空假”是一个具有佛教哲学内涵的词语,其含义可从以下两个层面综合理解:
一、基本词义
“空假”由“空”与“假”组合而成:
- 空:指事物本质上的空无自性,即没有固定不变的实体()。
- 假:指事物表面上呈现的暂时性、虚幻的相状()。
二、佛教哲学解释
在佛教语境中,“空假”表达现象与本质的统一:
- 自性空无:一切事物因缘而生,没有独立存在的本体。如《南史·周颙传》记载,周颙通过《三宗论》阐述“空假义”,强调万物本质为空()。
- 幻相宛然:虽然本质为空,但缘起现象依然存在,如镜中花、水中月般显现()。
三、应用与延伸
- 宗教实践:佛教修行者通过观“空假”破除对现象的执着,如巨赞法师在《评熊十力所著书》中提及“空假等相貌,毕竟离言”()。
- 日常语境:现代偶尔引申为“虚假空洞”之意,但这一用法较少见,主要保留在佛教文献中。
扩展对比
概念 |
内涵 |
典籍依据 |
空 |
无自性、缘起性空 |
《中论》 |
假 |
暂时显现的幻相 |
《大智度论》 |
(注:以上解释综合了佛教中观学派的核心思想,相关论述可参考三论宗经典。)
别人正在浏览...
拔十失五变压器不出所料不方便不乃羹错怪大行皇帝登闳点滴冻雀唐昭断工堕睫封授佛庙赋赏桴子供料瞶瞶横弃驾鹤成仙价廉物美价值观解舫揭箧担囊解去绝学絶粻崌山揆文奋武来还力道纶书冥芒瞙瞠暮禽内理凝一跑堂千斤使切峻青丙罄空倾危齐竽人生何处不相逢容貌容衣三角形三气沙罗社主时吝失死输忱书柜素管桐马五谏嚣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