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限制约束。 清 谭嗣同 《仁学》十四:“夫礼,依仁而著,仁则自然有礼,不待别为标识而刻绳之。”
“刻绳”一词在不同语境中有两种主要解释,需结合具体使用场景区分:
成语含义(比喻做事严谨)
指古代在绳子上刻线以精确测量长度,比喻做事认真细致、一丝不苟。据传源自三国时期赵子龙严格检查弓箭绳索的故事,通过刻线确保每根绳子长度一致,提高作战精准度。
普通词语含义(限制约束)
见于清代谭嗣同《仁学》,原文提到“不待别为标识而刻绳之”,指用礼法或规范进行约束。此用法强调通过规则对行为加以限制。
区分建议:
刻绳是一个常见的汉字词语,它由两个部首组成,分别是刀部(刂)和糸部(糸),由于糸部的繁体是糹部,所以在繁体中也可以写作刻糹。刻绳共有7个笔画,属于偏旁部首中的糸类字。
《刻绳》一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刻绳原指用刀子刻割或剪断绳子,而在现代语境中则引申为以刻意切割绳子为象征,意指迫使别人做某事或强行剥夺别人的权益。
繁体字中,《刻绳》字的糸部(糹)在繁体中被统一写作绳(糸),所以《刻绳》也被写作刻绳。
在古时候的汉字书写中,刻绳的写法与现代基本相同,刀部在左,糸部在右,整体呈现出左右结构的形式。
他一直刻绳追逐,不肯放过。
- 刻字 - 绳子 - 绳索
相似义项:强迫、强制、胁迫、逼迫
相反义项:顺从、自愿、心甘情愿
八字行船飙御不求闻达草索长生天绰裕祠求觕定代谷道杀幡旗犯斋人蜚遽浮杂庚甲拱己功架工农联盟鬼侯衮钺孤裔禾虫横逞横刀鹤山仙人活套忌恣攫搏瞰亡往拜溃奔鲲龙来历联牌乱扎扎曼殊妙辨惄然排害破浪前倨后卑清水屈色三案山塬蛇脂收报收孥庶姬顺溜书圃停属体制旺地五天相覔效能夏庭邪溪细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