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苛刻残酷。《后汉书·王常传》:“﹝ 王莽 ﹞既有天下,而政令苛酷,积失百姓之心。”《隋书·高祖纪上》:“﹝ 北周 ﹞ 宣帝 时,刑政苛酷,羣心崩骇,莫有固志。” 宋 范仲淹 《奏上时务书》:“薄於刑典,厚於惻隐……常戒百官,勿为苛酷。” 鲁迅 《书信集·致萧军》:“外国的批评家都不这样说, 中国 的论客,论事论人,向来是极苛酷的。”
“苛酷”是一个形容词,读音为kē kù,其基本含义为苛刻残酷,常用于描述严苛的待遇、条件或政策。以下是详细解析:
“苛酷”由“苛”(严厉、严苛)和“酷”(残酷、严酷)组合而成,强调极端的严厉性和残酷性。例如:形容政令严苛、生活条件艰苦或对人的要求过于苛刻。
“苛酷”一词通过历史文献和现代用例,展现了其负面评价倾向,多指不合理的严厉或残酷。使用时需结合具体语境,常见于政论、社会批评或文学作品中。
《苛酷》是一个形容词,用来描述某种情况或环境极端严酷、残酷的性质。它常常指人、行为或情境对他人的要求非常严厉、无情,造成极大的困难或苦难。
《苛酷》的部首是艸,共有13个笔画。
《苛酷》一词起源于古代汉语,最早出现在《庄子·天运篇》中。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逐渐被流传并广泛使用。
《苛酷》的繁体字为「苛酷」。
古代汉字写作「苛酷」。
这个训练课程非常苛酷,让学生们每天都感到筋疲力尽。
其他与《苛酷》相关的词汇包括:苛待、苛责、苦难、艰苦等。
与《苛酷》意义相近的词包括:残酷、严峻、严厉。
与《苛酷》意义相反的词包括:宽容、温和、柔和。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