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拂庐的意思、拂庐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拂庐的解释

上层 吐蕃 人所居的毡帐。 唐 杜甫 《送杨六判官使西蕃》诗:“草肥蕃马肥,雪重拂庐乾。”《旧唐书·吐蕃传上》:“其屋都城号为 逻些城 。屋皆平头,高者至数十尺。贵人处於大毡帐,名为拂庐。”《旧唐书·高宗纪上》:“辛未, 吐蕃 使人献马百匹及大拂庐可高五丈,广袤各二十七步。”《新唐书·吐蕃传上》:“其赞普居 跋布川 ,或 逻娑川 ,有城郭庐舍不肯处,联毳帐以居,号大拂庐,容数百人。其卫候严,而牙甚隘。部人处小拂庐,多老寿至百餘岁者。” 元 王逢 《后无题》诗之二:“银河珠斗低沙幕,乳酒黄羊减拂庐。”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拂庐”是古代吐蕃(今西藏地区)贵族居住的大型毡帐,具有鲜明的游牧文化特征。以下是该词的详细解释:

  1. 定义与结构
    拂庐指吐蕃上层贵族居住的毛毡帐篷,通常规模较大,高度可达数十尺,内部空间广阔。例如《旧唐书》记载,吐蕃都城逻些城(今拉萨)的贵人居住在大毡帐中,称为“拂庐”。

  2. 历史背景
    唐代文献中多次提及拂庐,如杜甫《送杨六判官使西蕃》中“雪重拂庐乾”,侧面反映了吐蕃与中原的文化交流。唐高宗时期,吐蕃曾向唐朝进献“大拂庐”,高五丈,占地约27步见方,可见其工艺之精湛。

  3. 词源与文化意义
    该词源自吐蕃语,汉字“拂”可能为音译,“庐”则对应帐篷的居住功能。拂庐不仅是住所,也是身份象征,与普通平民的平顶屋形成对比,突显了吐蕃社会的等级差异。

  4. 相关文献
    除《旧唐书》《新唐书》外,《重编国语辞典》等工具书也收录此词,均强调其作为吐蕃贵族毡帐的属性。

拂庐是唐代吐蕃贵族特有的毡帐,兼具实用性与阶级象征意义,常见于汉藏交流的历史记载与文学作品中。

网络扩展解释二

拂庐(fú lú)是一个汉字词语,下面我给你解释一下拂庐的含义以及相关的信息。 拂庐的含义是指轻轻拂过房屋,形容风吹过的声音。这个词语由两个部首组成,第一个部首是手,第二个部首是广,共有9个笔画。拂庐是一个小篆字,它来源于古代的写作形式。 在繁体字中,拂庐的写法保持不变,依然是「拂庐」。 在古代,汉字的写法和现代有所区别。拂庐这个词语在古代汉字中的写法可能略有不同,但整体上还是保持了相似的形状。 以下是一个关于拂庐的例句: 风儿吹过,拂庐之声随之而起。 在组词方面,拂庐没有明确的常见组词,因为它本身就是一个描述性的词语。 至于近义词,你可以使用「掠过」或「掠动」来表达类似的意思。而拂庐的反义词则可能是「穿越」或「贯穿」,因为这些词语都意味着持久或连续的通过。 希望这些信息对你有所帮助,如果你还有其他问题,请随时告诉我!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