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可堪的意思、可堪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可堪的解释

[how be able to endure or bear] 用于问句句首,等于说“那堪”、“怎堪”,即“那能禁得住”、“怎能受得了”

可堪回首。——宋·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详细解释

(1).犹言那堪,怎堪。 唐 李商隐 《春日寄怀》诗:“纵使有花兼有月,可堪无酒又无人。” 明 吴梦旸 《送胡孟弢邑博之沅江》诗:“可堪寥落思,木叶 洞庭 波。” 吕碧城 《偕诸女伴探梅邓尉率题十绝》之七:“欲折琼枝上清去,可堪无女怨高邱。”

(2).可以承受。 宋 范仲淹 《与谢安定屯田书》:“某尝与先生接,而见貽之书,意爱甚隆,非某之可堪也。”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可堪”是一个具有书面语色彩的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需要从构词和用法两方面理解:

  1. 核心释义:

    • 可: 表示“可以”、“能够”,强调可能性或能力。
    • 堪: 本义为“承受”、“忍受”,引申为“能够”、“足以”。
    • 组合义: “可堪”意为“可以承受”、“能够忍受”或“能够”、“足以”。它强调对某种情况(通常是负面或具有挑战性的)的承受能力或应对的可能性。
  2. 用法特征与语境:

    • 动词性: “可堪”通常后接动词或动词性短语,构成“可堪 + VP”的结构,表示对VP所描述的动作或状态的承受能力或可能性。
    • 多接负面或艰难语境: “可堪”常用于描述面对困难、痛苦、压力、打击等负面情境时的承受力或忍耐度。例如:“可堪重负”、“可堪回首”(常指不堪回首的痛苦往事)、“可堪一击”。
    • 书面语色彩: 相较于“可以”、“能够”,“可堪”具有更浓厚的书面语和文学色彩,常见于诗词、散文、正式行文或成语中。
    • 有时表“足以”: 在部分语境下,尤其是在反问或否定句中,“可堪”可强调“足以”、“配得上”的意思,但核心仍与承受或应对相关。例如:“此情此景,可堪入画?”(此情此景,足以/值得入画吗?)。
  3. 古今演变与实例:

    • 古义延续: “堪”本身在古代汉语中就表示“能承受”、“经得起”。《诗经·周颂·小毖》:“予其惩,而毖后患。莫予荓蜂,自求辛螫。肇允彼桃虫,拚飞维鸟。未堪家多难,予又集于蓼。”这里的“未堪”即“不能承受”。
    • “可堪”的成熟运用: “可堪”作为一个固定搭配在唐宋诗词中已非常成熟。如李商隐《春日寄怀》:“纵使有花兼有月,可堪无酒又无人。” 秦观《踏莎行·郴州旅舍》:“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鲁迅《华盖集·导师》:“说佛法的和尚,卖仙药的道士,将来都与白骨是‘一丘之貉’,人们现在却向他听生西的大法,求上升的真传,岂不可笑!”这里的“可堪”虽未直接出现,但“堪”的用法一致。
    • 现代保留: 现代汉语中,“可堪”主要保留在书面语、成语(如“可堪回首”)和特定表达中,其含义稳定,仍指承受能力或足以如何。

“可堪”是一个书面语词汇,意为“可以承受”、“能够忍受”或“能够”、“足以”。它强调对某种(常为负面或艰巨)情况、动作或状态的承受能力或应对的可能性,常以“可堪 + VP”的结构出现。其核心语义由“可”(能够)和“堪”(承受/能够)共同构成,具有悠久的历史渊源,至今仍用于表达对挑战或价值的评估。

网络扩展解释

“可堪”是古典汉语中常见的词汇,其含义需结合语境具体分析,主要包含以下两种解释:

一、基本释义

  1. 疑问语气(反问)
    表示“怎能忍受”“哪里承受得住”,常用于疑问句或感叹句开头,等同于“那堪”“怎堪”。
    例句:

    •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 “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秦观《踏莎行》)
  2. 肯定语气
    表示“可以承受”“值得称道”,带有褒义色彩。
    例句:

    • “中广网原文引用的一段话,简短有力,谠论大势之丰采,可堪瞻仰。”
    • “某尝与先生接,而见貽之书,意爱甚隆,非某之可堪也。”(范仲淹《与谢安定屯田书》)

二、使用场景

三、注意事项

两种含义看似矛盾,需结合上下文区分。反问用法多与负面情感(如悲愤、无奈)相关,肯定用法则强调能力或价值。建议优先参考权威古籍或词典(如汉典、国语辞典)。

别人正在浏览...

百啭千声八世惨黩差不多长短言吵秧子啐醴醋酒胆裂魂飞點交调腔附服负局仙港元革脉管纱辜恩背义孤竦濠沟秽亵贿选晦养户马假饶饥乱憬憬金练金叶子酒垆烂黄虀另眼看待临危礼爲情貌立治眉诩墓庐募征格撵转跑马场配适牵勉乞米帖青绫求间曲摺伤弓伤幸山委霜皋双尖蜀严死胎随事宿岁贪爱条循兔月萧条遐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