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how;very;what kind]∶什么样的
你知道他是何等人物
(2) [what;how]∶用于感叹语气,表示不同寻常
这是何等高超的技术!
(1).什么样的。用于表示疑问。 汉 荀悦 《汉纪·成帝纪三》:“或问温室中树皆何等木? 光 默然不应。” 明 汪道昆 《洛水悲》:“你每且猜他是何等女子?” 瞿秋白 《饿乡纪程》十一:“ 陈领事 去 莫 ,将行使何种职务,负何等外交上的责任?”
(2).什么样的。用以指不能确定的事物。《太平广记》卷一一八引 南朝 宋 刘义庆 《幽明录·东方朔》:“帝骇愕,不知何等,乃曰:‘ 东方朔 必识之。’” 宋 何薳 《春渚纪闻·金龙砚》:“细视之,则石面脉理深青色,盘络如柏枝状,漫不晓其为何等物也。”《老残游记》第三回:“并且风闻 玉守 的政声,也要去参考参考,究竟是个何等样人。”
(3).什么样的。表示不满或鄙视。《后汉书·宦者传·孙程》:“ 镇 即下车,持节詔之。 景 曰:‘何等詔!’因斫 镇 ,不中。”《资治通鉴·后唐庄宗同光元年》:“ 程 駡曰:‘公何等虫豸,欲倚妇力邪!’”《三国志·魏志·吕布传》“ 布 欲降” 裴松之 注引 三国 吴 袁晔 《献帝春秋》:“﹝ 布 ﹞曰:‘卿曹无相困,我当自首明公。’ 陈宫 曰:‘逆贼 曹操 ,何等明公!今日降之,若卵投石,岂可得全也!’”
(4).多么。用感叹的语气表示不同寻常。 明 王守仁 《传习录》卷上:“此却是何等紧切着实的工夫。” 清 严有禧 《漱华随笔·明末加派》:“夫国计民生,何等重大。” 巴金 《灭亡》第六章:“在从前她一点也不觉得,现在猛省起来才觉得从前的生活是何等危险的了。”
“何等”在汉语中是一个兼具疑问与感叹功能的复合词,其含义与用法可从以下两个角度解析:
一、疑问代词用法 作为疑问代词时,“何等”表示对事物性质或类别的询问,相当于“什么样的”。例如:“此人能担此重任,不知是何等人物?”(《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商务印书馆)。该用法常见于古代文献与现代书面语,强调对未知属性的探究,带有理性判断的色彩。
二、感叹副词用法 作为程度副词时,“何等”表示强烈的情感色彩,相当于“多么”“如此”,用以加强语气。如:“面对壮丽山河,心中何等畅快!”(《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这种表达多用于抒发赞叹、惊讶等情绪,在修辞层面具有增强语势的作用,常见于文学创作与口语表达。
两种用法均体现了汉语词汇的多功能性,既保留着古汉语的疑问词根“何”,又通过词性转换衍生出新的语法功能,这种演变过程在《古汉语虚词词典》(中华书局)中有详细考证。
"何等"是一个多义副词,主要包含以下两层含义:
一、疑问代词用法(表性质询问) 表示"什么样的",用于对事物性质或人物身份的疑问。例如:
二、感叹副词用法(表程度强调) 带有强烈感叹语气,相当于"多么、何其",突显事物的非凡程度。例如:
近义词:多么、何其、怎般
反义词:普通、寻常(需根据语境调整)
典型句式:
注意事项:该词在现代汉语中多用于书面语,日常口语更倾向使用"多么"或"怎样"进行替代。如需更多例句,可参考《汉纪》《老残游记》等文献中的经典用例。
隘角安徽省翺师白浊榜舟保家被捕贲若髀枢憯尽产额嘲慢程序控制骋逸黜黑档次德经啑啑低估咄唶鹅池番蕉敷赞稾本构哄咕容绘声写影惛怓樫鸟解仇接风锦帆金釭纠缠不清究理就刑抗刭牢城了茑敛翠立户龙虎节蛮夷戎狄貌合心离弭辔宁嘉七八庆卿取酬群情激昂稔恶藏奸绳治手力数位唐古特卫生站稳操胜算物阜民康诬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