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五五的意思、五五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五五的解释

(1).《礼记·三年问》:“三年之丧,二十五月而毕。”五五相乘为二十五, 汉 时因用以代称三年之丧。《隶释·汉堂邑令费凤碑》:“菲五五,縗杖其未除。”《隶释·汉巴郡太守樊敏碑》:“遭离母忧,五五断仁。”

(2).二十五。《鹖冠子·度万》:“五音六律稽从身出,五五二十五以理天下,六六三十六以为岁式。” 陆佃 注:“五五,五其音之五也。”《三国志·魏志·王朗传》:“老臣慺慺,愿国家同祚於 轩辕 之五五,而未及 周文 之二五,用为伊邑。”此谓 黄帝 有子二十五人。

(3).以五为行列。《乐府诗集·相和歌辞十四·艳歌何尝行》:“飞来双白鵠,乃从西北来,十十五五,罗列成行。” 南朝 梁 江淹 《学梁王兔园赋》:“上飞 衡 阳 ,下宿 沅 汉 ,十十五五忽合而復散。”《晋书·天文志中》:“凡降人气,如人十十五五,皆叉手低头;又云,如人叉手相向。”

(4).谓以五人为伍,犹如古代军队编制。《魏书·高佑传》:“设禁贼之方,令五五相保,若盗发则连其坐,初虽似烦碎,后风化大行,寇盗止息。”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五五”的汉语词典释义

“五五”在汉语中主要有两层含义,均源于古代文献:

  1. 古代军队编制单位

    指五人为一伍,五伍(二十五人)为一两的军事组织单位。此义项源自《周礼》等典籍记载的军队层级结构,体现了古代“五进制”的编制方式。例如《汉书·晁错传》载:“五五为伍,十伍为部”,说明其作为基础作战单元的功能。

  2. 等分或划分的基数

    表示将整体均分为五份,或以五为基准进行计量。如《礼记·曲礼》中“五五二十五”的计数逻辑,以及古算书《孙子算经》中“五五数之”的等分方法,均强调“五”作为分割单位的实用性。此用法亦见于民俗术语,如“五五账”指双方对半平分。


参考来源

  1. 汉典“五五”释义(www.zdic.net/hans/五五
  2. 国学大师《周礼》《礼记》解析(www.guoxuedashi.net

网络扩展解释

“五五”是一个多义词汇,其含义需结合古代文献和语境理解。以下是综合多个权威来源的详细解释:

1.代指三年之丧

源于《礼记·三年问》中“三年之丧,二十五月而毕”的记载。汉代将五五相乘(5×5=25)引申为代指为期25个月的三年丧期。例如《隶释·汉堂邑令费凤碑》中“菲五五,縗杖其未除”即描述丧期未满的状态。

2.表示数字“二十五”

在数学或天文历法中,“五五”可指乘积结果。如《鹖冠子·度万》提到“五五二十五以理天下,六六三十六以为岁式”,陆佃注解为五音相乘的规律。

3.以五为行列的排列方式

用于描述事物排列形态,如《乐府诗集·艳歌何尝行》中“十十五五,罗列成行”,南朝江淹的赋文中也以“十十五五”形容飞鸟行列。

4.古代军事编制单位

指五人组成的基层单位“伍”,类似军队编制。如《魏书·高佑传》记载“五五相保”的治安制度,通过连坐法强化管理。


补充说明

如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礼记》《鹖冠子》等原典,或查阅汉典()、查字典()等工具书。

别人正在浏览...

柏席半间半界碧环碧寥逋丑不稳便布字车辇辞尊居卑大耋玳瑁簪待优惔怕等头迭翮洞瞩端介躲风方重发痧坟羊负官画荻和丸黄花蒿瞯然娇泥击梆几见酒慈九节杖旧井鞫报罍洗龙灯脔脍绿水青山朦充免得没收排打品式权近取节三闾小玉森沈省府申章水旗淑湫厮搏松灯所有权铜狄偷儒亡厌文斗蓊蘙温生絶裾五马渡携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