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教兴国的意思、科教兴国的详细解释
科教兴国的解释
通过发展科学和教育来振兴国家。
词语分解
- 科教的解释 .法令;教命。 三国 魏 吴质 《在元城与魏太子笺》:“至於奉遵科教,班扬明令……抑亦懔懔有庶几之心。”《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科教严明,赏罚必信。”.指道教信条戒律。 宋 吴淑 《江淮异
- 兴国的解释 .振兴国家。《穀梁传·僖公二十二年》:“古者被甲婴胄,非以兴国也。”《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其存君兴国而欲反覆之,一篇之中三致志焉。”《新五代史·伶官传序》:“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兴盛的
专业解析
科教兴国指通过发展科学研究和教育事业来推动国家繁荣发展的战略思想。该词由“科”“教”“兴”“国”四个字根构成:
- 科:即科学技术,涵盖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知识体系;
- 教:指教育,包括知识传授、人才培养和全民素质提升;
- 兴:意为振兴、发展,强调通过行动实现国家强盛;
- 国:指国家整体实力与民族复兴目标。
一、基本释义
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该词的核心含义是“把科技与教育作为国家发展的根本动力”,其逻辑链条为:
科技提升生产力 → 教育培养人才 → 人才创新科技 → 循环推动国家综合竞争力提升
二、延伸释义
在政策语境中,“科教兴国”被赋予更丰富的内涵:
- 科技为引擎
强调基础科研与技术转化双轨并进,例如载人航天、高铁技术等突破性成果对产业的拉动作用(参考《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
- 教育为基础
涵盖基础教育普及、高等教育提质、职业教育适配产业需求的多层次体系,如“双一流”高校建设政策(参考《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白皮书)。
- 国家战略定位
自1995年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后,该战略持续升级,2020年被纳入“十四五”规划核心议题,明确为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支撑(参考国务院《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
三、权威参考来源
-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 商务印书馆, 2016.
- 国务院.《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21—2035年)》. 中国政府网, 2021.
- 教育部.《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 教育部官网, 2019.
(注:因未搜索到可验证的在线词典链接,以上引用仅标注文献名称,建议通过官方出版物或政府网站获取原文。)
网络扩展解释
科教兴国是中国自20世纪90年代起实施的重要国家战略,其核心内涵可结合权威资料从以下几个方面阐释:
一、基本定义
科教兴国指通过优先发展科技与教育,将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以教育为根本支撑,推动国家综合实力提升和社会发展转型。其目标是实现经济从粗放型向科技驱动型转变,最终加速国家现代化进程。
二、核心要素分解
- 科技为本:强调科学技术对生产力的直接促进作用,注重科技成果转化能力(如提到“增强科技实力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 教育奠基:通过普及教育提高全民科技文化素质,培养创新型人才(指出“把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重要位置”)。
- 系统联动:要求科技、教育与经济、社会协同发展,例如提到“将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的轨道”。
三、历史发展与新时代内涵
- 战略提出:1995年中共中央颁布《关于加速科学技术进步的决定》,江泽民在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正式部署该战略。
- 新时代深化:党的二十大报告将其与“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结合,赋予战略在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的新使命。
四、战略意义
该战略被定位为民族振兴的必由之路,其意义体现在两方面:
- 经济层面:突破传统发展模式瓶颈,例如提到“保证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 国际竞争:通过科技创新提升综合国力,如所述“加速实现国家繁荣强盛”。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政策文件或历史演进细节,可查阅、5、6等来源中的完整信息。
别人正在浏览...
案行保养背峞卑逊笾豆变颜孱孱耻心纯庬出人意错守倒退店员地灶东邻西舍敦谕奉移妇产科干固根据与条件管座痼习焊工呵佛骂祖花椒回皇回驾迦楠叫做洁持惊起梁尘卷耳开广开会坑道口蘑来岁灵燔礼先一饭幕下南山可移昵称蓬头历齿凭期清轻穷俗凄惋驱雷掣电肉眼愚眉睒瞲深刻申明尸罗收摭双绶司命碎瓦颓垣弢光添油炽薪停云